第 195 章 助君一臂之力(1 / 2)

一時間李世民已經想好了這一回他要留什麼言了,他心中所愛所敬的妻獨他的觀音婢!

【要問是什麼樣的狗糧,那就是有意無意黑二鳳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曾有這樣的記載,當然,這其實也是在黑二鳳,大概內容是,長孫皇後逝後,入葬昭陵,李世民對她思念無法停止,為了緩解思憶之苦,便在宮中建起了層觀,終日眺望妻子的陵墓,還讓大臣陪同悼念。一次李世民讓魏徵陪同,並指著昭陵的方向問魏徵是否看清了,魏徵裝作沒看見,李世民頓時著急,問:“怎麼會沒看見,那是昭陵啊!”魏徵聞言回答說:“臣以為陛下望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啊!”】

【是啊,唐高祖李淵葬的正是獻陵,要說李世民傷心父親的逝世,懷念父親,這世人誰人不讚李世民一個純孝,偏李世民眺望的方向卻是昭陵,也就是長孫皇後葬身之地,魏徵是在提醒李世民,不要隻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誠然這兩本書中記載,李世民聽進勸,把那觀樓給拆了,那是在無聲指責李世民念著妻子而忘了父親,又何嘗不是證明在他們這些想黑李世民的編史者眼裡,李世民心中所愛的從來都是自家的長孫皇後。這真是讓人難言的複雜。】

沈悠的表情就跟吃了蒼蠅一樣,很是惡心和糾結。

李世民!!!

這就過分了,過分了!

他看起來是那麼一個蠢的人?還建樓遠眺妻子,把父親丟之腦後,全然忘得一乾二淨,這是瘋了?

他是覺得他這個皇帝當得太穩當了?還是想讓天下的人都向他學習,學著怎麼有了媳婦忘了娘,不,忘了爹!就這樣,以後他還怎麼教兒子?他還怎麼治天下?

【但,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二鳳心中所念的人皆是長孫皇後。彆人是母以子貴,到二鳳這裡,直接就是子以母貴。長孫皇後的長子李承乾,性聰敏,史書載太/宗“甚愛之”。第一個兒子,二鳳和長孫皇後寄予了厚望。在李承乾年幼時就給他找了侍讀,又讓陸德明,孔穎達教授承乾儒家典籍。太/宗登基後便立李承乾為太子,十二歲時,太/宗就開始有意識的鍛煉承乾身為儲君的政治能力,下詔令承乾“宜令聽訟”,還說:“自今以後,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

【李承乾身體不好,太/宗舍不得讓他多讀書,但承乾並不因此放縱,反而在太/宗問他治國策略時顯示才能。對此太/宗非常高興,特地對群臣炫耀了一把。貞觀年間李承乾兩次生病,太/宗先後請道士,高僧入宮為太子祈福,李承乾病愈後,又度了三千人出家,為他建造普光寺、西華觀,並赦囚徒。就二鳳對待李承乾的態度,誰敢說二鳳想換太子來著?】

【可是一切隨著貞觀十年長孫皇後的逝世發生了變化,李承乾像是到了叛逆期,但凡誰說什麼事不好,他就去做什麼事。麵對李世民寵愛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李泰這個事,他感受到了壓力,然後就沒有然後,失去了魏徵那麼最後一個定海神針,李承乾便舉兵造反了。先前已經說

過了,舉兵造反的李承乾,依律當處死,就這樣一個兒子,李世民愣是不管不顧,隻將他廢黜。到最後再選太子,李世民第一時間考慮的都是這個太子將來上位是否會容不下他們的兄弟,也就包括李泰。】

聽到這兒,一眾人的心情相當的複雜,大力培養兒子完全沒有問題。李世民讓和尚為他祈福,更是度人出家,再結合上回沈悠說魏徵時提到,李世民無視滿朝臣子的想法,執意要讓魏徵坐鎮東宮,以令朝堂無人再敢說什麼他要廢太子的事。

謀反之子,但凡要是老父親容不下,什麼兒子不兒子,父親不父親的,都是假的,必死無疑。

如果忽略李承乾謀反這個事,李世民定是要高興的向天下人宣告,對,他就是愛屋及烏,他和觀音婢的孩子值得最好!

【至於長孫皇後所出的次子李泰,史書有載,聰敏絕倫,“寵冠諸王”。太/宗登基後改封越王,李泰所獲封地多達二十二州,其他同時受封者卻隻有八州。後又加封其雍州牧,左武侯大將軍,餘官如故。雍州即長安京畿之地。因為太/宗寵愛,李泰遲遲沒有出京就藩,連帶李泰的兒子也被帶入宮中撫養,長孫皇後親自給其賜名“欣”。李泰喜好文學,太/宗便為他設文學館。李泰編寫《括地誌》成,太/宗多次賞賜,以至用度超過了太子。也正是因為這樣,引得李泰起了奪嫡之心。】

搖搖頭,沈悠很是歎息的道:【可憐二鳳也絕沒有想到,有一天他也要經曆自家老父親的經曆。明明他從始至終隻想好好的疼愛兩個孩子,隻希望他心之所愛的孩子可以好好的,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寵愛竟然會引起李承乾的不安,李泰的野心勃勃,最後這兩個孩子竟然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長孫皇後聽到這句話,眼中的心痛如何也藏不住。竟然是如此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