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 章 四嫁可汗的公主(1 / 2)

秦始皇聽著這種種內容,和親還能這樣和的?

娶一個公主,把一個國家的精華,甚至這個國家的手藝全都學了去。

李世民也是相當的大度,畢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願意將這些他們好不容易探索得來的手藝教給彆人。

【不僅如此,文成公主一入吐蕃,更帶去了不少文人士子,這些人入了吐蕃後,幫著吐蕃整理他們的文獻,更教他們中原管理的方式,讓吐蕃慢慢的變成一個正規的國家。也因為這樣,關於文成公主的記載,吐蕃文獻中比大唐要多。】

尚未讓文成公主和親的李世民聽到這兒,默默的低下頭,大唐的和親公主,明明是於大唐有功的人,竟然是彆人記載得更多,怎麼有一種被打臉的感覺?

隻能說,皇帝有時候計較的東西和正常人是真不一樣。

【我們都聽說過布達拉宮,有一種說法就是吐蕃王朝讚普鬆讚乾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遠嫁和親的文成公主,是曆史中記載著她擁有丈夫寵愛敬重的人。她不喜歡吐蕃人的赭麵習俗,鬆讚乾布便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麵習俗。鬆讚乾布還親自穿絲綢衣服,漸慕華風,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去國學以學習《詩》《書》。由此我們大概可以看得出來,文成公主的日子過得還好。然,文成公主和親九年後,鬆讚乾布於永徽元年逝世了。】

......剛想說和親嘛,終於是有一個公主看起來稍好一點的,能夠得到彆人的尊重,結果下一刻沈悠卻丟給眾人一個噩耗。

【雖然史書並無記載文成公主的生年,後世通過研究猜測,大概當年的文成公主應該是十六歲左右和親吐蕃,十六歲,九年後的時間,她才二十五歲,正是最好的年華。】長長的歎息,不難看沈悠眼中流露出的惋惜和憐憫。

【不幸中的萬幸,吐蕃並沒有要求文成公和再嫁,至於文成公主有沒有想過再回大唐,不得而知。鬆讚乾布逝世,文成公主繼續在吐蕃生活達30年,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

【文成公主與鬆讚乾布的故事,以及推進藏族文化的功績,至今仍以戲劇、壁畫、民歌、傳說等形式在漢藏民族間廣泛傳播。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藏人世世代代把文成公主視為菩薩,把她供奉在寺院中,萬民敬仰,受持香火。到現在,西藏依然流傳著關於文成公主的故事。】

【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有一座文成公主廟,又名“沙加公主廟”。相傳文成公主前往拉薩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長時間,受到當地藏族首領和群眾的隆重歡迎,她深受感動,便決定多住些日子,並教給當地群眾耕作、紡織技術。文成公主離開這裡進入拉薩後,這裡的藏民便依據公主的畫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懷念,遂又建廟。此廟已經成為藏漢團結的象征,柏溝也成為玉樹地區的一大聖地。數千年之後,時至今日,廟宇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這裡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酥油燈晝夜長明,前來朝拜的藏漢群

眾絡繹不絕。】

完全可以看得出來,

文成公主頗得吐蕃民眾的愛戴,

這和親,就不好再說不好了。

嗯,就是得忽略文成公主遠離故鄉之痛,還有她須得努力的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

和親,有時候也是無奈的方式。既想要一個能夠融入他們國度的機會,總不可能沒有代價。

李世民同樣也糾結了,聽得出來,如今的吐蕃,將來也會成為華夏的疆域,而這一切和文成公主和親息息相關。

要是不和親,有些事是不是得變了?

【文成公主,以及日後同樣嫁入吐蕃的金城公主,她們都是為民族的融合,漢藏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人。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記得她們。我就有點糾結了,我到底要不要說隋朝同樣也是和親的義成公主呢?站在大唐的立場,這位絕對是大反派,超大的反派。誰讓她哪怕大隋已亡,李淵在位九年的時間裡,她都在努力說服匈奴出擊大唐,無時無刻不思複隋之江山?對於大隋來說,她同樣也是忠貞不二,可歌可泣的和親公主。嗯,立場不同,還是說說吧。】

沈悠提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也帶過了,她竟然一拐,拐回了隋朝。

隋朝義成公主,唐朝貞觀這會兒的君臣們,誰還能不知道這一位。提起她來,少有不咬牙切齒的。可怎麼說呢?作為隋朝的公主,這一位確實一心為大隋,她比任何隋朝的王室都要一心忠於大隋。至死,她都沒有放棄大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