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5 章 氏族誌(1 / 2)

深受門閥之苦的各朝都豎起耳朵想聽個分明,李治和武則天是想到什麼好法子了?

秦始皇雖然沒有受到門閥之苦,但他這會兒麵對的是貴族,各國的貴族都存在著,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到底該用什麼樣的辦法對付秦始皇,複他們河山才好。

殺,秦始皇是不能把他們全都殺了,但要說放任他們在底下攪動風雲,他也不願意。

對付門閥的辦法,其實秦始皇覺得不是不能借鑒一二。

漢武帝劉徹聽著想到的是,他眼下手裡用的人,都是他提拔起來的,但有些勢力的存在,劉徹也不能忽略。門閥,他這會兒麵對的算不上門閥,但他們相互勾結,對劉徹來說也有不少的影響。

或許,他也可以借鑒。

【李治和武則天一道合計推行了一係列措施。首先,想要朝堂不被人壟斷,就得大力發展各方麵的人才。當時的大唐由朝廷派遣存撫使到各國搜羅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親自考試,這就是製舉,策問。《大唐新語》所載:“則天初革命,大搜遺逸四方之士,應製者向萬人,則天禦洛城南門,親自臨試。”成績優異者,不拘資格,破格錄用,任以要職。】

【其次,下令“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舉”,準許官吏、百姓自薦,以免薦舉有所遺漏。】

【第三,進一步發展科舉製度,不僅科目增多,錄取人數也大為增加。後來,成為太後的武則天還首創殿試製度,以及開武舉。這樣選官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誠然有不少人濫竽充數,但其中也不乏真才實學的人,如後來輔佐唐玄宗李隆基開創“開元之治”的名臣賢相姚崇、宋璟等。就是在武則天一朝那有也婁師德、狄仁傑等等。】

哎喲,這些選才之法聽起來不錯,秦始皇一眼掃過李斯,李斯馬上道:“陛下放心,臣已經讓人記下。”

記下了,後麵他們可以試一試,到底這樣的法子可行或者不可行!

想必,隻要他們大力收集人才,就不怕有什麼漏網之魚。

秦始皇滿意地點點頭,他能留著李斯,根本原因是李斯能夠為他為大秦辦好不少事。誠然李斯有問題,相比於李斯能為大秦做好的事,那點問題在秦始皇的接受範圍內。用人,當用之以長,非用於短。

【當然,李治和武則天的操作可不止於此。貞觀年間其實李世民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哪怕他以及大唐的宰相們身居高位,但凡想娶到五姓七望這些名門大家的女兒,或者他們家有誰想嫁入這些世族家中,不好意思,得按規矩來。】

【宰相,皇帝,世族竟然都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可見當時的世族是有多麼心高氣傲,無視皇權。這李世民肯定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在貞觀六年,李世民讓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訂《氏族誌》。什麼意思呢?五姓七望他們這士族麵對包括魏徵、房玄齡他們這些哪怕是大唐的宰相,卻並非出自一等士族的人家的求娶,定下了高額的聘禮,因而當時有這樣一個詞,賣婚。士族們捉準了大唐這些高官想跟他

們士族聯姻這點心理,

抬高價格,

以此想讓這些求婚人知難而退。說難聽就是,士族們看不起不是跟他們一路的人,不想跟人結親,可又不敢把話說得太白,隻能報出一個天額的聘禮數目,目的就是讓人知難而退,彆打他們主意。】

【是不是聽得傻眼了?彆的人也就算了,士族是連宰相都不放在眼裡了?太狂妄,太自大了吧。對不起,當時的世族就是那麼狂,彆說是宰相了,就連皇族都不入他們的眼。彆說是沒有編《氏族誌》之前了,哪怕是在李治和武則天大力提拔庶族,壓製士族後,至唐朝的第十五個皇帝唐文帝時,他想為兒子求娶當時的宰相鄭覃之女,但是鄭覃寧願把孫女嫁給九品衛佐的崔氏,卻不願意讓自家女兒為太子妃。唐文宗想把真源、臨真兩位公主嫁給有名望的士族,結果人家不要,這位可憐的皇帝對宰相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李家二百年天子,竟然不及崔、盧這些家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