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章 不離不棄(2 / 2)

【元至正一十年,陳友諒率兵東下,直逼江寧,朱元璋親自領兵抵禦。當時的天下各方諸侯,可以說一開始朱元璋是最不被人看好的,強敵兵臨城下,城中的官員、居民有的打算逃難,有的忙著窖藏金銀,囤積糧食。馬皇後卻鎮靜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來犒賞士兵,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後勤重要嗎?那是相當的重要。作為行軍打仗的那些過來人們,很清楚的知道安定後方,供應上後勤對前線意味著什麼。

【為妻,馬皇後同朱元璋共度患難,生死與共。打天下,馬皇後更是為朱元璋看顧好了後勤,為他安定後方。要知道劉邦打下天下後,那是肯定的告訴天下人,蕭何為首功。後勤的重要,這些功勞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實際上卻不然。前線交戰,打的是明刀明槍,後方供應的是前線所需衣物、兵器、糧食。但凡這些供應不上,後果自不必說了。要不怎麼會有那麼一句話,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正是因為如此,當朱元璋登上最高位,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即封馬皇後為後。朱元璋的喜怒無常是史書上出了名的,而明史有載,能勸得住朱元璋的人除了馬皇後也就是太子朱標了。有一回朱元璋手下的參軍郭景祥守衛和州,有人告密說他的兒子拿著槊想殺他的父親。朱元璋聽後大怒,想要殺了郭景祥的兒子。我們都知道明清時君主集權達到了鼎頂,就朱元璋的行事,聽風就是雨,他就不怕殺錯了人?以前在講李世民的時候聽著貞觀時期的君臣慎刑,那會兒真沒有感覺,然而一比上朱元璋聽風就是雨的操作,你就說慎刑好不好吧!】

本來,朱元璋對沈悠細數馬皇後的功勞沒什麼太大的感覺。他的皇後從來都是這樣的能乾,他比誰都要心裡有數。下一刻自己慘被拉出來對比,還是跟李世民對比。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人皆心之向往,那是真不錯,可誰規定的說,他就非要像李世民學習了?明明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對付功臣們的手段當然也不能一樣!

【馬皇後

就很明白一個道理,

人死不能複生,

就算是殺人凶手那也得找著證據,證據還不能隻是人證,須得人證物證俱全,過三司會審,那才能處以死刑。於是馬皇後勸說朱元璋:“郭景祥隻有一個孩子,彆人告密的也許不是實際情況,殺了他恐怕就會斷絕郭景祥的後代。”朱元璋認真了解情況後,發現他果然是冤枉的。】

【慎刑之道,並不是要放過犯罪的人,而是為了避免冤枉好人。朱元璋的性格從這件事裡就能窺探一一了,並不是一個能夠約束自己,做到以己守法的人。相反,他像是為了昭示自己貴為皇帝的無上權利一般,聽聞一些事,也不管真的假的,隻要他認為不對,第一反應就是殺人。】

【其實我對朱元璋這位皇帝的感觀是挺複雜的。要說能力,能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一步一步滅了各方勢力,一統天下,開創大明,成為開國之君,這樣的本事古往今來的皇帝中獨一個劉邦跟他是差不多的起點。有人會說,朱元璋有什麼本事,仗都是彆人給打的。笑話,朱元璋能讓那麼多有本事的人為他所用,這就是本事。同時代的諸侯那麼多,怎麼就沒有人把那這些能人收伏了,偏就朱元璋能用好他人?技不如人就得認一聲服。然,朱元璋性格中的缺陷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他是一個極度自負的人,也是一個眼裡不容沙子的人。好像在他的世界裡,非黑即白,容不得灰色存在。】

朱元璋聽到這兒,一個眼神瞟向同樣透著無奈瞧著他的兒子朱標,“怎麼?你不服?”

“兒隻是希望父皇能夠控製一下。世間諸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朱標無奈的勸著朱元璋,朱元璋揮揮手道:“去去去。彆拿當官的這套說辭來對我指手畫腳,我還能不知道底下那些當官的,經商的都是什麼人,但凡我們要是不捉嚴一點,他們就能從百姓身上剝下三層皮,隻會留百姓一口氣。”

微微一頓,朱元璋繼續道:“你,彆讓那些文人說昏了頭,他們哪怕沒有受半分委屈也能叫苦連天。你問問他們,他們不想當這個官嗎?為什麼他們想當官,不就是圖名利嗎?名,可以,我能給他們,可這利,要跟老百姓搶利,我斷然不會答應。我定的俸祿低,低得他們養不起一大家子?為什麼他一大家子就得他自己養?”

朱標???!,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