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不知該喜或是該怒,聽沈悠的意思,他秦軍四十萬敗於項羽都是因為主將無能?
難道不是嗎?
【對的,劉邦自知他打不過項羽,所以派韓信引兵三十萬為前軍,將軍孔藂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柴武布陣在後,準備和項羽乾一場。項羽引兵十萬,先與韓信大戰,韓信軍失利往後退卻,令左右兩翼包夾項羽軍,項羽軍抵敵不住,於是,往後撤,韓信趁機反擊,項羽軍大敗,退到壁壘堅守,劉邦乘勝領大軍將項羽重重包圍。】
【項羽軍被困於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糧草不夠,在這種時候按理來說項羽得要想辦法脫身的。但我們都知道,這種情況下項羽也難免兒女情長。霸王彆姬,道的是項羽,另一個主角就是虞姬了。雖然我們現在有不少的文學作品演繹的都是他們的故事,但《史記》關於虞姬的記載是很少的。也不過就幾句話而已。】
【事起於劉邦四麵包圍了項羽,依然想方設法該如何讓項羽的大軍分崩離析,有人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讓漢軍們唱起楚歌來,畢竟項羽和軍中將士多是楚人,若聞楚歌,既可知他們已然被四麵包圍,也能讓這些連年征戰的將士思鄉心切,便能不戰而潰。漢軍依計而行,項羽大軍便夜聞四麵楚歌,這時候項羽終於意識到大勢已去,麵對虞姬,在營帳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起舞而和,唱了什麼不得而知。關於虞姬的記載也就這樣。後來虞姬是生是死,都沒有記錄。兒女情長後的項羽意識到軍心已散,再留下來也沒有什麼用,率領八百騎兵趁夜突圍。不得不承認,縱然至此,項羽之勇武依然無人可比。天亮後,漢軍發覺項羽離去,跑是肯定不能讓項羽跑了的。如今的漢軍對項羽最大的優勢莫過於他們人多。】
【灌嬰率五千精銳騎兵追擊。項羽渡過淮河,隨從的騎兵被漢軍追擊得隻剩一百多人了。來到陰陵時,項羽迷路,遇上一個老農前去問路,老農回答:“往左邊”。項羽怎麼能想到隨口問的一個人,人家竟然給他指了一片沼澤。《史記》寫的這一點,其實隻是為了突出項羽當時失儘人心,也昭示了項羽最終的結局。】
【在沼澤中耽誤了時間,一直追在項羽身後的漢軍追了上來,不可避免又是一番激戰,項羽被逼往東去,到達東城的一座山上,在他身邊隻剩下二十八騎,可追擊他而來的漢軍卻有數千人之多。縱然項羽可以以一敵百,他又怎麼能以一敵千。】
確實,誰也不敢說自己有那以一敵千的本事,項羽走到這一步,結局已然清楚。
【垓下之戰,烏江自刎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眼看已然入了絕境,似乎項羽也該至此束手就擒了。可西楚霸王是什麼人?讓他束手就擒,承認自己不如劉邦,在劉邦手下苟延殘喘,絕無可能。】
【眼看漢軍逼近,項羽自知不能脫身,卻完全沒有要投降的意思,而是和部下道:“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
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一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
【時至今日,顯然項羽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他也並不覺得劉邦贏了他憑的是本事。恰恰相反,他覺得他是輸給了上天,是天要亡他。不錯,項羽是會打仗不錯,可打天下和治天下本來就是兩碼事。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打天下不易,守天下更難。】
【遠的就不說了,秦亡六國,一統於天下,功績比之於項羽差了嗎?不差,可是為什麼大秦亡了?當然,大秦都能亡了,還有誰是不能亡的?打天下和治天下本來就是兩回事。打天下的時候隻要兵馬強悍就行,但治天下,你能拿著刀把天底下的所有人都殺光嗎?確實,人都死光了,也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然而沒有人的國還是國嗎?】
怎麼可能還是呢!人是根本,一個國家沒有人,那就什麼都不是了,傻子才會嫌人多。
不不不,就項羽的操作看來,動不動就殺人屠城的,要說他有多把人當回事,也不對。
所以,到最後那史書所記項羽可不就被人忽悠了,指了一條死路讓他進去,讓他插翅難逃。
秦始皇反思著,畢竟被拿了當反麵教材,大秦亡了,且在一統天下之後短短的十幾年裡亡了。究其根本就像沈悠說的那樣,打天下和治天下真就是兩碼事。
作為一個滅六國的秦始皇,至今每一日不在想,到底要怎麼樣他才能把天下治好,才能讓大秦更上一層樓。這個答案,到今天秦始皇也是通過沈悠才算是找到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