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 章 李左車(2 / 2)

【然而韓信能不知道陳餘和趙歇之敗到底敗在哪兒?李左軍有良策,他們不聽更棄之不用,才會落得一敗塗地,無能的並不是李左軍,而是陳餘和趙歇二人。韓信跟李左車說這番話我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屬於韓信以過來人的心情論道的,所以翻譯一下放上來哈。】

【“我聽說百裡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難道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並不是的,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餘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如今已成了階下囚了。”】

秦始皇點頭,連連點頭,沒錯,這世間有才有能之人不計其數,壯誌未酬,一腔忠心無法報國的人比比皆是。究其根本不就是最上頭那人身上?

聽得進勸,唯才是舉的人,自是能夠最大程度的把人的才能和本事用到極致。反過來再有本事的人,出了良計好策卻不為人所采納,如韓信在項羽那兒進言,如李左車在陳餘那兒出主意,架不住他們不聽,那他們能怎麼辦?

【懷才不遇,不被重任,這份心酸韓信是過來人,更能體會李左車的心情。對李左車一個有真本事的人,他是真心實意的討教。李左車感受到了,當即為韓信出謀劃策。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就是出自李左車之口。《史記

》真不愧是史家之絕唱(),

?()?[(),

也指出燕、齊的情況,最後給韓信總結想出的主意是:“‘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當以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李左車的主意好嗎?那是相當的好,也正是因為好,韓信不像陳餘那傻子有好主意不用,當即按李左車的主意行事。果然,燕王望風而降。隨後韓信又上奏劉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封張耳為趙王。】

看看,聽勸的人和不聽勸的人結果是相當的明顯。

【可惜李左車自那以後再也沒有相關的記載,這樣一個人才,我也不明白劉邦怎麼就錯過了呢?瞧韓信將這樣的能人奉為上賓,加之李左車的計謀,錯過這樣的人才,極是可惜。這一位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但兵書,唉......】

聽著沈悠的一歎,懂的人都懂了。

漢高祖時期,劉邦一眼看向呂雉,呂雉何嘗不是看著他,她並未見過這位李將軍,劉邦也沒有見過。

“來人,去請蕭丞相入宮一趟。”劉邦沒有回答,但這讓人去請蕭何的意思也清楚了。人嘛,他還真沒有見過,能得韓信敬重,而且能為大漢想出良策的人,他沒用是他的損失,天幕都為這樣的人惋惜不矣,他不想辦法把這樣的人弄過來是想如何?

呂雉不吱聲了,倘若能尋得李左車,韓信未必不會忌憚一二,就是不知人是不是在韓信手裡。

此時的楚地,韓信在聽到李左車的名字時,神色透著懷念,一旁卻有人提醒道:“大王,不知這位李將軍何在?想必陛下聽聞此人,定會尋之。”

當初和李左車接觸的人是韓信,這一位的消息他們再未聽聞,最有可能知道他下落的人必是韓信。

“你想如何?”韓信聽著收斂了神色,卻也同時問了身後的人,他想要如何?身後之人並沒有遮掩的道:“若能為大王所用自是再好不過,若不然,當殺之,以絕後患。”!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