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人早就從史書上知道這些事,架不住秦始皇是第一次聽說!臉上浮現了殺氣,好,可真好,不用聽他都知道內情了,上書請劉邦讓他代理齊王,那衝的是代理?分明是齊王之位。
韓信為什麼敢起這樣的主意,不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功勞夠大,也吃準此時的劉邦缺不了他。以軍功挾於君,彆管哪個皇帝都不可能容。
這一刻,秦始皇明白了為什麼劉邦要殺韓信。不可否認韓信有本事,卻也正是因為他的本事更讓人忌憚。瞧瞧韓信做的事,誰會覺得他有什麼事不敢做?
【韓信提出要為假齊王的時候,劉邦的情況怎麼樣呢?彼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一看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哪怕韓信在信中理由充足,什麼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複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
【再多的理由也不可能讓劉邦忘記本來齊國就已經歸降,韓信進軍不說,更以此功和他手中的兵馬威脅自己的事實。劉邦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虧得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
【確實,劉邦現在已然自顧不暇,要是韓信那邊擁兵自力,劉邦能騰出手收拾韓信?一個項羽他都不好打,再加個韓信,劉邦不得被他們夾著打?素來聽得進勸的劉邦馬上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諸侯,就要做真王,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順勢征調韓信的部隊攻打楚軍。】
哪怕秦始皇因為劉邦偷了韓信兵符一事從心底裡瞧不起劉邦的為人了,聽到這兒,也不得不承認,劉邦夠能屈能伸的,為了自己的利益,就算韓信把他的臉按在地上不斷摩擦,劉邦都能談笑自成,更能把另一邊臉遞過去,讓人繼續按,隻要能解決他的困境。怪不得最後是他得天下。
【韓信,真是讓人為之惋惜的,以至於聽著他接二連三做下糊塗事,都恨不得把他搖醒。大哥啊,不講道義,背信棄義,為一己之功罔顧兩軍將士生死,持功要王,他是在挑戰天下百姓和劉邦的底線,他是有多想不開?本來大好的局麵,所有的輿論和人心都在他那兒,他這麼一乾,得了,本來傾向他的人,從此全都倒向劉邦。】
【咱就說,韓信都做到這一步了,倒不如他再乾脆一點,把劉邦撇開了單乾,趁項羽此時兵困劉邦,韓信一不作二不休,乾脆殺了項羽和劉邦,自己當個皇帝吧。其實我們後世無數喜歡韓信的人都想過,韓信要是想當皇帝,他能不能當上?】
沈悠問出問題後,衝視頻前的眾人挑挑眉,歡迎他們各抒己見。【個人認為韓信不是當皇帝的材料,你們聽著韓信做事,有沒有覺得很熟悉?覺得他跟誰挺像的?對,我說的韓信像的人正是項羽。他們雖然出身不同,可是他們的性格同樣是自負自傲,而且做事按喜
好,不管不顧,更受不得半點委屈。可是,誰說的做皇帝能夠憑自己的喜好行事的?又是誰說的當皇帝就不用受委屈的?】
【君臣關係是問題,怎麼做到政令暢通更是巨大的問題,就韓信平常做人做事直來直往的樣兒,他可以當好一個皇帝?治理好一個天下?況且,彆忘了項羽善戰,劉邦善政。韓信真要是敢從項羽背後舉旗獨立,就劉邦的性子,他未必不敢和項羽握手言和先把韓信解決。三軍未動,糧食先行,劉邦手底下的蕭何,西漢建國的第一功臣,韓信調動的三軍裡所用的糧草軍械等等物資,是不是也是蕭何在運轉呢?背叛劉邦的韓信沒有了後勤保障,他還能打得像之前那麼順利?】
【陣前交手,並不僅僅是在明麵上,更有後方,誰不會以為,會打仗就會搞後勤吧?韓信和項羽差不多的個性,他們未必能接受自己的失敗,劉邦就不一樣了,他又不是第一天敗,敗著敗著就習慣了,但凡隻要他留著一條命在,後麵又有蕭何張良等人,要說收攏人心方麵,無論是項羽或者是韓信,他們都比不上劉邦。也就意味著韓信和項羽靠的都是他們各自。一個人能做的事永遠都是有限的,反倒是劉邦擅長收攏人心,他就跟你們一直熬著,看誰熬得過誰。】
劉邦覺得沈悠算是在誇他的吧,聽起來他壓根不敢跟項羽或者韓信正麵對敵,嗯,韓信沒有正麵搞過,項羽是已經正麵打過了,確實打不過,他避之鋒芒什麼的,完全是為了避免將士慘死,沒什麼問題。
然而怎麼覺得他好像除了跑和躲沒彆的長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