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2 章 壽終(1 / 2)

哎喲,沒有想到啊沒有想到,最後被誇的依然是李世民?

得,劉邦不吱聲了,他終於看明白了,他就不是個能讓人誇的主兒。

不誇就不誇唄,他敢做還非要讓人誇他不成?笑話。

貞觀時的李世民一聽,嗯,有些不太好意思!他又被誇了呢。

他也該被誇,誰能像他一樣,彆管底下臣子有多能乾,沒有關係,都是他的臣子,再能乾再厲害他也都能容得下,他們隻管放開手的乾,無須顧忌。

什麼功高蓋主,什麼不為君所能容,統統不存在。

李世民敢說,終他貞觀一朝,他絕不亂殺一個功臣。

【唉,很多人想起韓信被殺十分痛心,但我最痛心的還得是蕭何。他自劉邦式微時追隨劉邦左右,為劉邦殫精竭力,拚儘所有,饒是如此,最終依然為劉邦所疑。他是謹小慎微一輩子,處處想讓大漢越來越繁盛,也想讓大漢江山穩固,拳拳愛國之心,忠義之心,怎麼就依然得不到劉邦的信任?】

不難聽出來沈悠為蕭何所抱的不平,誰人說不是?

蕭何不是沒有機會和能力反了劉邦,單純他就是不想反。

態度蕭何表露得不夠清楚嗎?劉邦怎麼能讓已然年邁的蕭何下獄?

如果說漢高祖劉邦時期的蕭何聽到自己竟然往大獄走了一趟,心裡未必沒有失落,聽著沈悠言語之間的惋惜,是為他的惋惜,心疼,突然笑了。

他一輩子做事坦蕩,一向隻遵本心。不可否認,他追隨於劉邦左右,圖的是一身才華得以施展,功成名就,最終落得什麼樣的結局,不會比他碌碌無為一生更差。餘願足矣。

【同樣的事不僅是對蕭何,還有樊噲。劉邦像是一個完全沒有心的人,無論對誰,隻要他感覺那個人的存在危及於他,危及於他的江山,他要是製不住那一個人,寧可殺了。】

【事未成,劉邦就已經害怕蕭何背叛,當蕭何聽見手下建議將自己的子侄頭到陣前,送到劉邦麵前時,劉邦歡喜無比。由此也可以看出,劉邦是個控製欲極強的皇帝。蕭何從來隻欲在世間展露本事,不負來此一遭,因而也願意滿足劉邦的控製欲,從而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麵。】

【蕭何依然為劉邦穩定後方,項羽隨著戰事的持久慢慢也就吃了沒有一個像蕭何一樣的人的虧,漢軍兵強糧多,局麵開始向劉邦一方傾斜,最終以劉邦獲得勝利劃上句號。隨著劉邦登基為帝,大宴群臣,劉邦稱讚張良那一句運籌帷幄於千裡之間他不如張良,全句應該是這樣的。劉邦談及自己為何能得天下,笑與眾臣道:“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我不比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他們為我所用,所以我能取得天下。項羽隻有一個範增還不去重用,因此敗在我大漢朝的手中。”】

【顯然,劉邦不蠢,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得天下,張良、韓

信、蕭何三人,但凡缺少其一,天下時勢會變成什麼樣都未可知。而蕭何那一份,彆忘了韓信為何能夠拜為大將軍,都是蕭何力舉之!沒有蕭何絕沒有韓信為劉邦打天下的可能!】

此言不虛,饒是劉邦自己都必須承認。蕭何助他太多!

【如果說關於張良在大漢打敗項羽,劉邦登基之後,正史的記載少之又少,蕭何於大漢建國之後的功勞,正史是給予絕對的肯定的。蕭規曹隨我們都知道,何謂蕭規?當年劉邦進入關中後,曾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大漢真正建國,一統天下,總不能就按這約法三章行事。】

【但約法三章為大漢收攏了人心,可見基本方向完全沒有問題,於是蕭何在此基礎上,參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當時社會情況的內容,製定了律法共九章。這是漢朝製作律令的開端。蕭何製定的漢律九章,刪除了秦法的苛繁、嚴酷,使法令更為明簡。漢以後的曆代法律大多以《漢律》為藍本,它被譽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

。補一句,秦律多為漢所延續,可見大秦的律法也並不是沒有半點可取之處。】

嘶!能夠讓後世沿用,認為律令之宗的律法,此等人才,秦始皇一陣眼熱,對沈悠誇秦律的話都忽略了。此番蕭何必將為他大秦人才!

而劉季聽完連忙催促蕭何道:“蕭先生,走走走,趕緊走,彆看,再看下去咱們未必走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