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於生死存亡時,品行好卻沒有辦法為劉邦解決問題,陳平的事,聽起來並沒有證據,單純隻是道聽途說,倘若因此棄陳平不用,損失的到底是誰?
【劉邦又不蠢,哪裡會不懂魏無知說的道理,要說品行一等一的好,劉邦自己品行都算不上有多好,他自己對自己沒有過多的要求,反倒對彆人極苛責?好吧,有人是不管許多的,尤其像劉邦從不是一個多要臉的人。他對自己沒有要求,他可以沒有品行,不講道德,並不希望身邊的人跟他一樣。畢竟,作為一個沒有品行又不講道德的人,他太清楚像自己一樣的人有多難對付。】
劉邦......
不能說沈悠說得不對,太過於紮心是真的。
算了算了,他是什麼樣的人,到今天誰能不清楚?
【魏無知說得在理,劉邦當然不可能再責備魏無知,但陳平處他也要尋陳平要個說法,像周勃、灌嬰他們說的那樣,陳平並不是一開始出山就跟著他的,偏他跟著的人一個個都不太好。劉邦想聽聽陳平解釋,將陳平叫來責問:“先生原來侍奉魏王而不合意,轉而投奔楚王,到了楚國又不合意,現在又追隨我,講信義的人原來是如此三心一意的嗎?”】
【陳平麵對劉邦責問,立刻明白是有人在劉邦處進讒言,有理有據反駁道:“我為魏王做事,可是他不能采納我的計策,因此我離開他去投奔項王。項王不信任外人,他所寵信的不是宗族之人就是妻家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任用,我因此離開了楚王。我聽說漢王善於任用賢才,因此前來歸順大王。我來的時候孑然
一身,
如果不接受將官的錢財就沒有辦事的經費。假如我的謀略有值得采納的,
我希望大王使用;如果沒有什麼值得采納的,那些錢財都還在,請讓我封存以後送到官府,並請大王同意我辭官。”】
【好,陳平解釋了自己為什麼從魏王處離開,奔於項羽後又離開,再投於劉邦。哪怕是連收錢的原因也解釋得清清楚楚,劉邦要雞蛋裡挑石頭?劉邦所要確定的是陳平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他是不是一個輕易背叛人的人?為什麼最終選擇自己?以及陳平是否有謀略?】
【和陳平的交談中,陳平會說話,凡事有理有據,實在難得可貴,況且眼下是劉邦用人之際,送上門來的人才,劉邦從來不會拒之門外。因此劉邦親自向陳平道歉,並重重地賞賜了他,還任命他為護軍中尉,監督所有將領。】
【話說白了,所謂陳平通/奸等言,不過是道聽途說,誰也沒有證據。至於陳平擇主跳槽的事兒,誰不想找一個明主?陳平衝的正是劉邦,劉邦若是看不上他,陳平也不會死皮賴臉。收受他人錢財一事陳平更解釋清楚了,以備後用,誰又能再說什麼了?乖乖聽從劉邦安排。對陳平也是信服,再不提陳平的往事。】
秦始皇算是略鬆一口氣,品行問題重要也不重要,但最好彆鬨出什麼亂七八糟的事,陳平的事純屬道聽途說,那就很好。
【由陳平的表現中可見,他是有誌向有抱負的人,他一直在尋一個明主,盼著能夠遇上,好一展所長。不用說,本來他是寄希望於項羽的,沒辦法,彼時的項羽聲勢浩大,有誰不看好他,架不住項羽自己坑自己,大好的局勢偏自己親自葬送。】
搖頭歎息,沈悠實在為項羽痛心。
劉邦想問了,他不好嗎?他所創立的漢朝不好嗎?怎麼沈悠總惋惜項羽呢?
項羽的性格注定他的失敗!神仙都救不回。
【陳平,生年不詳,戰國末年魏國戶牖邑人,年少時家中貧困,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黃帝、老子的學說。童年的陳平是幸運的,幸運的擁有一位好兄長。彼時的人們皆以耕種為生,陳家有三十畝農田,哥哥見陳平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全部的農務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遊學可增長見識,開闊人的視野。可在外人看來卻顯得陳平無所事事,終日遊手好閒,對嘍,有同樣經曆的人劉邦也算一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