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 章 憂思(1 / 2)

漢高祖時的韓信聽到這兒,雖然不怎麼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張良或者陳平,都不好對付。他不是沒有野心,而是他心裡有數,他不是對手。

誰莫不是覺得劉邦手裡的人他們都可以收服?

如果劉邦跟項羽一般,剛愎自用,不聽勸,放心,等著就好,潑天的富貴一準能落彆人頭上。架不住劉邦既不會打仗,謀略就那樣,後勤也一般,他卻有最大一個優點,聽勸!加上一個,來者不拘。隻要你有本事,管你是乾嘛的,他都用,敞開的用。

誠然,韓信和劉邦相互間都不信任,間隙早生,卻在如此情形下,劉邦都敢讓他繼續領兵,韓信明白劉邦是看到他的價值,知曉欲得天下必須要用他。為此劉邦忍下對他的不滿,欲殺他的衝動。

捫心自問,項羽不知早殺了劉邦可以永絕後患?他知。結果是劉邦依然好好活著?項羽不知範增的智謀?知道,卻依舊舍了範增不是嗎?

韓信也不想說劉邦的好,不說行嗎?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行軍打仗尚且須自知知人,要爭天下大權難道不需要?韓信捏緊了拳頭,他隻想當個異姓王。至今為止他很滿足的了。

所以,若不是劉邦撕破臉眼下就要他死,他並不願意跟劉邦打到底。

然而韓信也清楚,因為早前的一些事,他在劉邦那兒早就已經落了一個不好的印象,眼下該想的是如何讓劉邦忌憚不會輕舉妄動。

他雖無心跟劉邦爭位,劉邦相信他無心嗎?

魯元公主聯姻一事已然說明劉邦內心的不安與不確定。何嘗不是他的機會。

【陳平出的第四計是為聯齊滅楚。細節便不必論了,齊王都封了韓信,劉邦要無非是韓信兵出助他滅了項羽,結果已然昭然若揭。第五計是計擒韓信。之前講韓信的時候也講過,劉邦對韓信是十分忌憚的,正因如此,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急的。】

【劉邦打不過項羽,也打不過韓信。論行軍打仗,饒是劉邦想不服也不得不服,他絕不是對手。陳平亦明了韓信的難對付。對於劉邦身邊的將領大罵著韓信忘恩負義,力主出兵滅韓信。劉邦身邊彼時離得他最近的正是陳平。可以說,劉邦身邊的智囊團裡,除了張良之外,謀士之最非陳平無疑。此時張良以病退身,尋張良太難了,劉邦當即問起陳平。】

【旁人對陳平或許有所挑剔,劉邦完全沒有。陳平麵對劉邦問策,先有四問,一問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一事有彆人知道嗎?二問韓信自己知道嗎?三問劉邦覺得自己的軍隊比韓信厲害嗎?四問劉邦覺得手下將士有誰能比得過韓信的嗎?】

秦始皇感歎無比,陳平從細節處入手,提問是提問不假,並不僅僅是提問,更多是讓劉邦認清現實。

陳平知道劉邦想殺韓信永絕後患,單天下一統的情況來說,亦當如是,架不住實力不敵,劉邦想要光明正大殺人,不成。

【劉邦很肯定的回答陳平,消息並未泄露,無人得知。針對實力的答案,

劉邦並沒有自視甚高的意思,

而是如實回答自己軍隊和將士對陣韓信的劣勢。陳平總結一個事實,

他們一方兵不及韓信,將不如韓信,倘若他們先挑起戰事,勝負難料。劉邦是否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說來說去無非是提醒劉邦,莫要想著怎麼和韓信來硬的,硬的打不過,故才有陳平出計,請劉邦以巡遊之名往雲夢澤去,在韓信前來拜見時將人拿下。此計確實有些上不了台麵,然對於當時的大環境來說,是最好的辦法。此計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劉邦是最高興的人。】

劉邦覺得,他是高興不假,眼下不是都沒乾呢,先讓沈悠說破,他縱然再有心,也不可能再用同樣的辦法辦成某些事。可惜了。

想到這兒,劉邦又掃了呂雉一眼,一計不成未必不可再生一計。他的女兒一定要嫁給韓信,嫁了之後怎麼辦,好說,先把第一步走好,走穩再說。

【陳平出的第六計即解白登之圍,使劉邦脫離匈奴險境。白登之圍先前已經提過不少回,大家知道有這回事,細節上總也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且容我細細道來。劉邦自登基以來一直努力解決異姓王們,匈奴許久沒有動靜,不代表他們對中原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