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3 章 縱容(1 / 2)

嗯,話雖如此,劉邦並非全然不在意有沒有人真心念及他。

眼下劉邦的眼神隻往呂雉和蕭何身上瞟,何意,呂雉和蕭何皆明了。

“陛下怎麼了?”然而呂雉難得的裝起糊塗,一句怎麼了問來,劉邦難道要像先前一般直接問,我要是死了你會不會傷心?

切,呂雉又不傻,肯定回答傷心的。

最大的問題難道不是劉邦信與不信?

劉邦覺得呂雉跟蕭何會不會傷心?

好吧,劉邦再一次認為,好些問題不適合問,也問不來。難不著彆人,先把他自己難住了。

嗯,或許該說,此時的劉邦沒到渾然不講理的地步。

“無事。”劉邦答一句,彆管他想問什麼,他都清楚,問不出來,他想想自己的作為,會不會有人因為他的死傷心,他有數。

蕭何慶幸無比呂雉在前頭頂著,否則直迎劉邦刁難的人成了他,他的日子本來不太好過,再答不出讓劉邦滿意的話,日子必更難過!

【陳平的忠心表得叫呂雉滿意,若非不得已,作為一個聰明人,呂雉並不想兒子一登基即大開殺戒。以令君臣不安,天下不安。樊噲不死,呂雉心中大石得以稍放。陳平順勢想要留在長安,呂雉既封他為中郎令,輔佐新皇。審時度勢,順勢而為,陳平在西漢的功臣裡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於君王們來說,沒有人會不喜歡如此臣子,太會來事了,時時刻刻懂得他的憂愁和歡喜,斷不會在他高興的時候潑他一盆冷水,也不會不識趣的在他不高興的時候讓他不痛快。】

【陳平的靈活勁不僅體現在此時,隨著呂雉大權在握,劉盈病逝,蕭何曹參等人相繼離世,呂雉因不安以任用呂氏,行大封之道。王陵當時作為丞相,堅決反對,引用劉邦當初的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可是陳平和周勃卻讚同。】

秦始皇聞之再也忍不住冷哼一聲,陳平和周勃,一丘之貉,是,他們知敵不過呂雉,絕對不能跟呂雉叫板,因此垂拱附議。實際上心裡不定打著什麼算盤。

秦始皇斷不可能忘記呂氏一門究竟亡於何人之手。可以說,當時的情況下,王陵雖為相,陳平為輔,周勃為太尉,陳平和周勃兩人聯手比之趙高和李斯聯手有過之而無不及。偏陳平和周勃一味縱容,最後又打著為國的旗號大行誅呂之事,連劉盈的兒子都殺得乾乾淨淨。以臣弑君,陳平和周勃夠狠。

劉邦聞言心情亦複雜得很,怎麼聽著有一種陳平和周勃將呂雉野心養大,好一網打儘,一個不留的感覺。

【唉,咱們都知道一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王陵反對未必不是為呂雉,為呂家好。劉邦誅殺異姓王後與天下而盟,天下人如何不知異姓王的存在對朝局有太多不安定的因素。呂雉非要把呂家人推出來,無疑把他們架在火上烤。對,呂雉的威望在,無人對呂家動手,她不在時,呂家何人能夠應對天下群起而攻之?】

呂雉目光閃爍,可歎

她也罷,

呂氏滿門也罷,

皆後繼無人。結局早已注定,可悲。

呂家一乾人心情也都不怎麼好。呂雉為什麼要封他們為王,他們不至於不懂其中道理,知,心裡最怪的難道不是自己人?

若不是呂家沒有一個能撐得起的主兒,豈會浪費呂雉一番安排?

大好的局麵自個兒全葬送,將一家子送往死路,那些個蠢兒孫呢?誰也彆攔著他,他們要揍人!

可憐呂家小輩們,無論是半大的小子或者剛知事的孩子,無一幸免被揍。

【對於事後王陵責問,陳平和周勃二人為什麼同意呂雉大封呂氏,無視劉邦早年和他們定下的盟約,陳平反而搖頭答:“在朝堂上力爭,我們不如您,但保全社稷、安定劉氏後裔,您就不如我們了。”是的沒錯,陳平此時對呂雉的附和,僅是權宜之計,心底裡盤算的莫過於一但將來呂雉不在,呂家的情況大家夥都相當清楚,沒有一個能撐得起來的人,呂雉非要把他們架在火上烤,怪不得來日呂家一個不留。相比之下,咱們覺得王陵和陳平誰可怕?】

還用想嗎?當然是陳平更可怕!

王陵把話說白了,生怕呂雉犯下大錯,擾亂天下,何嘗不是落人口舌,來日讓自己陷於絕境。

陳平是識時務,何嘗不是存了心要呂雉好看。對,呂雉活著的時候他是動不了呂雉,也動不了呂家人,呂雉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來日一但呂雉不在,呂家的主心骨沒有了,想怎麼清洗呂家容易得很。正好,殺一儆百,順勢能讓自己的位置往上再挪一挪。為自己的生涯再添一筆功勳。

秦始皇半眯起眼睛,渾身上下透著危險,類陳平之人,該用嗎?

為何不用呢?必須得用才是。

不能否認陳平的聰明,劉邦用的時候陳平不是乖乖聽話照做?

對於呂雉,陳平明顯是不服不認可的,偏明麵上他一字不說,背地裡該準備,不該準備的,他都準備妥當了,要說早早盼著呂雉去死也不對,陳平不過做了最壞的打算。

漢高祖時期的呂雉心下沉甸甸的,陳平,彆說是陳平了,想要她死的男人不在少數,他們想歸想,能不能讓她死靠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