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5 章 撿漏皇帝(1 / 2)

??劉邦正聽著自己被誇,下一刻沈悠話鋒一轉,到他兒孫了?

不是,為什麼連呂雉和他兒孫都講了,就不講講他呢?

【彆問我為什麼不講劉邦,從呂雉那兒再到開國功臣們一個個的事兒,已經體現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劉邦了,再講漢高祖劉邦,確定你們不會怪我水視頻?咱們細細講講漢文帝和漢景帝吧。沒辦法,相比於開國皇帝劉邦,把匈奴打廢的漢武帝劉徹,文景二帝的存在感略低,以至於好些人隻知道文景之治,對他們的施政和功績所知甚少。】

【前麵已經提過幾句漢文帝劉恒了,細節上補充補充,漢文帝劉恒,劉邦第四子,大漢第五位皇帝。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在親征平定代地諸侯陳豨的叛亂後,冊立八歲的劉恒為代王,都於晉陽。其後劉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間,與民休息,發展生產,恭儉作則,代地由是大安。】

【我們都知道,彼時的大漢隨著劉邦建國,除了劉邦鏟除異姓王外,幾l乎國中的政策都是與人休養。然而上層社會的爭鬥和紛爭並沒有停止過,正因如此,漢初複雜的政治環境和母親的悉心教導,養成了劉恒謹慎沉靜的性格,這為他即位後成功應對功臣問題與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劉邦怨念歸怨念,想了想他雖然沒有作為主角被沈悠特意提起,從呂雉開始,到項羽、韓信、張良他們,他參與其中,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聽完的人大概都有數了。他的功績沈悠從來沒有否認過,他的操作,嗯,他覺得沒什麼問題,至於彆人怎麼看他,對劉邦來說完全不重要。

如此道來,說與不說他,也就不重要了。

先前提薄姬的時候沈悠順嘴提過幾l句劉恒,不難聽出沈悠對劉恒的肯定和讚許。

陳平和周勃一番行為,劉邦瞧得分明。容不下呂家血脈的皇帝,一氣之下把劉盈的血脈全給殺光,又不願意把參與平定所謂誅呂之亂的皇子皇孫立為皇帝,非要挑一個看似事事不參與,好拿捏的皇子劉恒上位,能鬥贏陳平和周勃的劉恒,他確實挺想知道兒子是怎麼做到的。

呂雉寬袖下的手微微一緊,她也在想,沈悠會不會細細道來劉恒,她是盼著沈悠能夠細說的,如此一來她能更好了解劉恒,亦知將來她該如何麵對劉恒。

薄姬懷裡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劉恒,看似神情平靜,眼中卻藏著驚濤駭浪,終是到劉恒了嗎?她既盼著沈悠能夠細說,又怕沈悠說得太細,細得讓人對劉恒知之太深,不利於劉恒。

糾結的薄姬也知道,她不管怎麼想不重要,她的孩子將來既有所作為,又怎麼能怪後世人對他推崇肯定?眼下她所需要操心的隻有一樣:如何讓他們母子活下去!

【早年作為一方諸侯王的劉恒,史家們的關注點從來都不在他們身上,當然,如果他們謀反或者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除外。作為代王的劉恒,安靜,本份。比起和呂雉叫板最後自己把自己弄死的兄弟們,他的存在感微乎其微。沒有存在感的劉恒在當時的陳平和周

勃看來相當於告訴他們,我好欺負!衡量再三後,他們決定奉代王劉恒為皇,《史記》關於劉恒的記載也由此正式開始。】

【咱們將心比心的想一想,好好一個諸侯王當著,突然有一天天上掉餡餅砸你頭上,你要往前一步,成為皇帝了呢。任是誰都肯定高興,《史記》中記載當時劉恒見到來使要迎自己為帝,高興不高興沒有記載,警惕是必須的,因此劉恒第一時間問起身邊的臣子,僅憑此點可以看劉恒的謹慎。送到手裡的皇位,多少人得知而忘乎所以。然而皇帝是好當的?真要是好當的,輪得到他?劉恒好些話沒有說出來,不說話何嘗不是另一種態度。同時也要試試手下的臣子們,他們究竟有多少聰明人。】

【劉恒手下的臣子中有一位名叫張武的立刻發表意見,展開分析彼時大漢的情況,中央朝廷裡都是當初高帝時的大將,熟悉兵事的如周勃,多有權謀的有陳平。作為功臣,他們倘若安全,斷沒有來迎劉恒為帝的舉措。先前他們安分守己不過是因為畏懼高帝、呂太後的威勢。眼下他們已經誅滅呂氏,□□,他們名義上是迎接劉恒為王,實際上不可輕信。張武總結是希望劉恒稱病不要前往,以此觀察事態的變化。】

劉邦擰起眉頭,不錯,危險是明擺著的,陳平和周勃他們都敢弑君,又要另立新帝,明擺著若是再碰上一個不合適的,他們未必不會再殺一個。所謂合適不合適,大權在握的他們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

可如果不去,劉恒還能當皇帝嗎?

劉邦吐一口氣,恨不得沈悠說快些,接下來劉恒怎麼做的。

【劉恒手下另一個大臣宋昌卻持不同的意見道:“群臣的建議都是錯誤的。當年秦朝大亂,諸侯豪傑紛然起事,自認為能夠得到天下的人數以萬計,然而最終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劉氏,至於此,天下豪傑已經對爭奪皇帝之位不抱希望,這是第一點。高帝分封劉氏子弟為王,封國的疆界犬牙交錯相互製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像磐石一樣堅固的宗族,天下人因為其強大而臣服,這是第二點。漢朝創建以後,廢除了秦朝嚴苛的政令,精簡法令,施以恩惠,人們都安居樂業,難以動搖,這是第三點。】

【“憑借呂太後的威嚴,呂氏已經有三人封王,在朝中獨斷專權,然而太尉持符節進入北軍,呼喊一聲就使士兵都袒露左臂,支持劉氏,背叛呂氏,最終消滅呂氏。這是上天授予的神威,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朝中大臣即使想要作亂,百姓也不會為他們所驅使,他們的黨羽難道能齊心協力?】

【“現在內有朱虛侯、東牟侯這樣的親屬,對外畏懼吳王、楚王、淮南王、琅邪王、齊王、代王的強大。而高帝的兒子隻剩下淮南王和大王,大王又年長,賢能聖明而仁慈孝順,聞名於天下,所以大臣順應天下人心而想要迎接大王立為皇帝,大王不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