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 章 削藩(1 / 2)

朱元璋眉頭跳跳,有一種沈悠在暗暗罵他的感覺。

【漢文帝劉恒的一係列政策於大漢而言是有利的,他在不遺餘力的休養生息,也在不斷想方設法讓國庫變得豐盈。當然,對外既然在劉邦兵力充沛,甚至精兵強將遠勝於他的情況下都沒能打贏匈奴,劉恒堅定執行和親政策,彆管匈奴怎麼咄咄逼人,他隻一味穩住。】

【漢文帝劉恒在位一十二年,以秦亡為鑒,深知百姓生活之樂苦對政權安定的意義。其性又節儉,故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財而罷建露台;因憐吏卒輸送之勞而令列侯歸於封國,不須留於長安奉朝請;借緹縈救父之事下詔廢肉刑;又詔罷天下田租。通過這一係列政策,讓漢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文教大興,國力日益強盛。文景之治是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盛世,是由漢文帝開啟的。既然講了漢文帝,不得不講一講他的兒子漢景帝了。】

【提起漢景帝,第一時間腦子裡閃過漢景帝劉啟的啥事呢?嗯,七國之亂?殺晁錯?往前殺劉邦的侄子劉濞的兒L子劉賢?劉濞可是七國之亂的發起者,細論起來何嘗不是因為劉啟殺了他的兒L子劉賢?不過,漢文帝時又不是沒有人造反,都是劉家子孫,縱然不是劉邦的兒L子,並不代表劉濞沒有野心。】

七國之亂,殺晁錯,又殺堂兄弟,漢景帝劉啟聽起來故事比他爹劉恒更多。

漢景帝劉啟聽到自己的名字,不知怎麼的,想抹一把冷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是這樣評價漢景帝劉啟的:漢之賢君,皆曰文、景。文帝寬仁大度,有高帝之風。景帝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其實非文帝比也。帝之為太子也,吳王濞世子來朝,與帝博而爭道,帝怒以博局提殺之。濞之叛逆,勢激於此。張釋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鄧通,文帝之幸臣也,以吮癰之怨,困迫至死。晁錯始與帝謀削諸侯,帝違眾而用之,及七國反,袁盎一說,譎而斬之東市,曾不之恤。周亞夫為大將,折吳、楚之銳鋒,不數月而平大難,及其為相,守正不阿,惡其悻悻不屈,遂以無罪殺之。梁王武,母弟也,驕而從之,幾致其死。臨江王榮,太子也,以母失愛,至使酷吏殺之。其於君臣、父子、兄弟之際,背理而傷道者,一至於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國,與文帝俱稱賢君者,惟不改其恭儉故耳。《春秋》之法,弑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然陳侯平國、蔡侯般,皆以無道弑,而弑皆稱臣,以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猶稱賢君,豈非躬行恭儉、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為不恭儉者戒也。】

【蘇轍的評價算是將劉啟的生平做過的大事都總結了,關於劉啟的性格捉重點“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大家夥應該沒有忘記我在之前提過的竇嬰裡有簡略帶過,竇嬰之死,死在漢景帝留下的詔書上,畢竟,聽竇嬰當時的意思,漢景帝給他留下一份詔書,為的是讓竇嬰在危難之時得以自救。結果正是這份詔書,讓竇嬰落入死境。誰讓宮裡沒有留下副

本,根本無法證實竇嬰是不是真得了漢景帝的遺詔。假傳先帝遺詔,竇嬰豈能不死。】

秦始皇此時沒有作聲,話是人說的不錯,僅一個竇嬰來說,其實並不能說明漢景帝劉啟忌克少恩。竇嬰的操作先前聽來並不像一個聰明人所為,沒準漢武帝劉徹的母親也坑了他一把。

漢景帝之後的人,但凡知道漢景帝晁錯一事的人,無不認同無比那句忌克少恩,無人君之量。

【當然,竇嬰之死有沒有漢景帝的運作咱們不能確定,咱們說一件確定的事,殺晁錯。晁錯是誰啊?他少年時師從軹城,也是如今河南濟源南的張恢先學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術。漢文帝一年十一月,朝廷選賢良方正,因通曉文獻典故,晁錯為太常掌故。彼時的漢文帝劉恒欲求天下治《尚書》學者,畢竟《尚書》之妙,世皆推崇。晁錯很是幸運的成為前往齊師從伏生受《尚書》學的人。待他回來後,漢文帝劉恒詔其為太子舍人,又遷博士,後上《太子知術數疏》,得漢文帝讚賞,拜太子家令,太子劉啟稱其“智囊”

。】

【後來劉啟登基,晁錯深得信任,一步一步憑著他過人的才學和見識成為二公之一的禦史大夫,那為什麼晁錯會被殺呢?這跟晁錯提的一項政策有極深的關係。什麼政策,削藩呐!】

秦始皇眼睛亮了,在秦始皇看來,分封諸侯什麼的是給自己埋雷。

劉邦好不容易把異姓王解決,竟然封起同姓王來。

同姓怎麼了?同姓難道關係就沒有親疏遠近之分,難道同姓骨肉至親在皇位麵前隻講情分,不論其他?作夢吧!在權利麵前,什麼親人都是假的,爭起來從來都是你死我活。

聽了老半天老劉家的人操作了,總算聽到一句像樣的話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