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剩下最後一戰了,漠北之戰。匈奴勢力接連遭到重創,漢軍已完全占據這場曠日持久反擊戰爭的主動權。然而匈奴不甘心失敗,仍繼續從事南下襲擾的活動。畢竟多年以來他們嘗到了襲擾大漢百姓的甜頭,無論如何也斷不能就此放棄好處,更彆說大漢占了他們那麼多地盤,須得想辦法搶回來才成。於是匈奴單於采納漢降將趙信的建議,準備引誘漢軍主力至沙漠以北地區,尋機加以殲滅。】
【對漢武帝來說,打了兩場大仗,得了許多地盤,他心中歡喜得意之餘,聞匈奴依然蠢蠢欲動,好啊,誰怕他來不成?為了徹底殲滅匈奴主力,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邊患問題,針對匈奴認為漢軍不敢入沙漠的心理,劉徹將計就計,在經過充分準備後,決定對匈奴采取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並且因勢利導,乘敵不備,確定了集中兵力、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的具體作戰方針。】
【漠北一戰,無論是匈奴伊稚斜單於或者西漢漢武帝劉徹,皆畢其功於一役。兩方對決,不僅於將帥上,何嘗不是君主的對決。匈奴單於要誘敵,劉徹要順勢滅敵。沙漠之地,哪怕是現在科技發達的我們,也並不敢輕易嘗試,由此可見當年做下決定的劉徹是怎麼樣的艱難,縱然再難,劉徹依然果斷決定,咱們的漢武帝劉豬豬,心誌之堅定,亦為帝王中難得的一位。】
劉徹一頓,匈奴不安分嗎?沒有關係,他總會想方設法把他們打到安分的。
相比之下對於沈悠的誇讚,劉徹隻以為尋常,為帝王者,若遇上點難事便輕言放棄,能做成什麼事?
難,遇難更該上,目標明確即可。
【明確目標,知匈奴所圖的漢武帝集中了精銳騎兵十萬人,組成兩個大的戰略集團,分彆由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統率。另以步兵幾十萬,馬匹十餘萬配合騎兵主力的行動。衛青、霍去病受命,各率精兵五萬分彆出定襄和代郡,沿東西兩路北進,決心在漠北與匈奴進行會戰。不得不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敢孤軍深入的衛青和霍去病,不愧能讓後世讚之為“帝國雙璧”。】
【匈奴單於聞報漢兵將至,采納趙信建議,將部眾、牲畜、輜重轉移到更遠的
北方,“以精兵待於幕北”。衛青出塞後,得知匈奴單於的戰略意圖,即率主力直撲單於所在,橫渡大沙漠,北進幾百公裡,尋殲單於本部。同時命令李廣、趙食其率所部從東麵迂回策應。李廣,李廣難封,多少人提起李廣心情複雜的。可是,每每到重要關頭都迷路的主兒,怎麼能怪劉徹不給他封侯呢?】
突然被提到的李廣猛地抬起頭,如何也是沒有想到會有自己被提到的時候。然而內容不太讓人舒服,什麼李廣難封,劉徹不給他封侯,李廣能服嗎?必須不服!
可不服他又能如何?
【衛青部主力不久與匈奴單於相遭遇。衛青下令用武剛車環繞為營,以防匈奴軍的襲擊,接著便指揮五千精騎向單於軍發起猛攻,匈奴單於即遣一萬騎應戰。雙方鏖戰至黃昏,大風驟起,飛沙撲麵,兩軍難辨彼此。衛青乘勢分輕騎從左右迂回包抄。匈奴單於見漢軍人多勢眾,自知無法取勝,遂帶數百精騎突圍,向西北逃遁。匈奴單於想跑,衛青反應靈敏的派輕騎連夜追擊,自率主力隨後跟進。此戰雖未能擒服單於,但一舉殲俘匈奴軍近兩萬人,挺進到寘顏山-即今蒙古杭愛山南端的趙信城,儘燒其城和匈奴積粟而還。】
【同時另一個方向,霍去病率軍出代郡和右北平,北進千餘公裡,渡過大漠,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儘殲其精銳,俘獲屯頭王、韓王以下七萬餘人。左賢王及其將領棄軍逃逸,霍去病乘勝追殺,直抵狼居胥山-即今蒙古烏蘭巴托東。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即今蒙古國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封狼居胥第一人,從此華夏的將軍們有了一致認可的最高榮耀,人人都以霍去病為目標,開創此先例的霍去病呢,多少人的偶像。】
漢武帝時期的人們都震驚了,封狼居胥第一人,從此華夏的將軍們都視霍去病此舉為偶像,哪怕先前沈悠不是沒有提到過,也不是沒有道出封狼居胥四個字,此刻簡略道出霍去病的功績,依然讓他們震驚。
原來他們真的可以戰勝匈奴嗎?
曾經他們被匈奴打得隻能忍辱求和,不敢和他們對抗,饒是如今的劉徹堅定要出擊匈奴,打了一回又一回的勝仗,他們總也擔心萬一不慎,形勢倒轉,麻煩大了。
現在沈悠肯定的告訴他們,他們能夠打贏,匈奴算什麼?他們大漢的軍隊能打到他們老家,打得匈奴丟盔卸甲。!,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