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3 章 功與過(2 / 2)

【要說漢武帝一朝相對最出名的馬兒莫過於汗血寶馬,此馬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而得名汗血馬。汗血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體態勻稱,威武剽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是為好馬。但這樣的好馬卻是出自大宛國。】

【當時的大漢戰馬是稀缺的,哪怕到了漢武帝時,得了祖宗幾l代積累,依然如是。為了滿足大漢對戰馬的供需,打破匈奴對大宛的控製並獲得大宛的汗血馬,漢武帝於太初元年和太初二年兩次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大宛,迫使大宛進貢良馬幾l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二千餘匹。沿途中亞各國聽說漢軍征服了大宛國,無不大受震動。各國王公貴族紛紛派遣子侄跟隨漢軍回到中原,他們為漢武帝呈上貢品,並留在漢朝作為人質,表示對漢武帝的效忠。至此,張騫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貿易來擴張漢王朝在中亞影響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此後,漢政府在樓蘭、渠犁-今新疆塔裡木河北和輪台-今新疆庫車縣東,駐兵屯墾,置校尉。這是漢在西域最早設立的軍事和行政機構,為後來設西域都護創造了條件。】

嘶,

可以說,張騫一次又一次的向各朝代的人證明了外交的力量,好讓人能夠體會到,什麼叫外交手段。誠然各朝代的人不是不清楚巧言可興國可安邦,但如今親耳聽到張騫出使西域,真正做到聯合他國,令他國臣服於大漢,依然讓他們震驚。

所以,外交家也要培養起來,否則將來彆人有他們沒有,多丟臉?

【在張騫之後,漢朝也曾派出使臣前往各國,漢武帝元封六年漢使沿著張騫的足跡,來到了今伊朗境內,並拜見了安息國國王。漢朝使臣在獻上了了華麗光潔的絲綢,安息國王非常高興,以鴕鳥蛋和一個魔術表演團回贈漢武帝,這標誌著連接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後的歲月中,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張騫的名字都被人們所牢記。使漢朝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係,西域第一次與內地聯係成一體,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也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由於張騫等人的溝通,此後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天馬、汗血馬等良種馬傳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卜和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

【張騫的貢獻並不止於絲綢之路,有時候也算是歪打正著,世界之大,大得人如果不是聽過看過,永遠都無法想像得到。張騫曾到過大夏,看到了四川的土產邛竹杖和蜀布,敏銳的追問它們的來源。大夏人告訴他,是大夏的商人從身毒買來的,而身毒國位於大夏的東南方。回到大漢的張騫將這一發現告訴漢武帝,通過分析並推斷大夏位居中國的西南,距長安一萬二千裡,身毒在大夏東南數千裡,從身毒到長安的距離不會比大夏到長安的距離遠。而四川在長安西南,身毒有蜀的產物,這證明身毒離蜀不會太遠。據此,張騫向漢武帝建議,遣使南下,從蜀往西南行,另辟一條直通身毒和中亞諸國的路線,以避開通過羌人和匈奴地區的危險。】

【路嘛,既然張騫走出了一條路,斷沒有輕易認輸叫人困住的道理,無論張騫的推斷距離和事實是不是完全符合,至少大漢在當時有了這一方向。漢武帝基於溝通同大宛、康居、月氏、印度和安息的直接交往,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徹底孤立匈奴的目的,欣然采納了張騫的建議,並命張騫去犍為郡-即今四川宜賓親自主持其事,這就是《史記·大宛列傳》裡記載的“乃複事西南夷”。】

【自遠古以來,華夏西南部,包括四川西南,青海南部、西藏東部,雲南和貴州等地,為眾多的少數民族所聚居,統稱為“西南夷”。戰國末年楚將軍莊喬入滇立國,但不久即重新阻隔。漢武帝初年,曾先後遣唐蒙、司馬相如“開發”“西南夷”,置犍為郡,並使邛都-今西昌一帶、榨-今漢源一帶、冉琥-今茂縣諸部內附。後因全力對付匈奴,大漢停止了對西南的經營,中國西南各少數民族同中原王朝基本上仍處於隔絕狀態,通道西南當時是十分艱難的。】

【想想流放二千裡的地方,多數不正是上述所說的各部地區嗎

?未經開化,於中原之地皆稱蠻夷。各部的人們倚山而活,生活水平或許相對中原之地不那麼高,卻並不代表他們沒有特殊的工藝。況且,張騫此行本意是為了能夠走出另外一條貿易之路來,何嘗不是為了頌揚大漢。縱然最後並沒有如願以償,也並非一無所獲。】

【張騫派出的使者,已深入到當年莊喬所建的滇國。滇國又名滇越,因遇有戰事將士們坐在大象上作戰,故又叫“乘象國”。使臣們了解到,在此以前,蜀的商人已經常帶著貨物去滇越貿易。同時還知道住在昆明一帶的少數民族“無君長”,“善寇盜”。正是由於其阻撓,使得漢朝的使臣不得不停止前進。在此以前,西南各地的少數民族,對漢朝的情況幾l乎都不了解。怪不得漢使者會見滇王時,滇王竟然好奇地問:“漢朝同我們滇國比較,是哪一國大呢?”使者到夜郎時,夜郎侯同樣也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就成為後世“夜郎自大”典故的由來。通過漢使者的解釋和介紹,他們才了解到漢朝的強大。漢王朝從此也更注意加強同滇國、夜郎及其它部落的聯係。漢武帝至元鼎六年,漢王朝正式設置牂牁、越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後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對西南地區的開拓。】

秦始皇越聽越發堅定,他萬不能坐以待斃,多方皆可開拓,他有什麼理由固步自封?

漢武帝時的劉徹聽著沈悠細數自己在未來任人以賢做下的功績,不由握緊了拳頭,越發堅定。

對對對,就是要這麼乾,凡我大漢之人,豈能不開疆辟土,揚我大漢之雄風,為天下所知。

【不畏艱險的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華夏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華夏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安息-即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再從安息轉運到西亞和歐洲的大秦-即羅馬,開拓了曆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在他之後,為後來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府,使西域正式歸西漢政府管轄打下了基礎。】

【漢朝使者不斷往來於西域諸國,一年多則十幾l次,少則五六次,都用“博望侯”的名義,以取信於各國。直到漢宣帝神爵二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物,保護往來的商旅。從此,西域正式歸於中央政權的統治下。而張騫也於漢武帝元鼎二年去世。補充一句,張騫在漢武帝元狩二年以衛尉身份隨李廣出右北平,進擊匈奴。李廣部隊被圍,張騫救援遲緩,致漢軍損失慘重。張騫論罪當斬,後以侯位相抵,貶為平民。雖然在後來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因功被封為大行令,卻也失了侯位。連張騫都迷路,想想霍去病六戰六勝,精準尋找匈奴的操作,還有誰不服的?】

【屬於張騫的一生隨著他一死蓋棺定論。由他所開拓的絲綢之路至今依為人所津津樂道,且擴展學習。漢時的絲綢之路是如何的繁華,我們隻能通過文字有所了解,絲綢之路對我們華夏的曆史意義是深遠的,直至今日,我們所指的絲綢之路已然不僅僅是當初張騫走出的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如今屬於我們華夏的絲綢之路。】!,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