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為祖國的崛起而努力(祝兄弟們龍年大吉)(1 / 2)

“真的很難嗎?”玉愛國看秦軍做起來,可是很容易。

秦軍笑了,有多難,你以後就會知道。

那些人要是強迫他,讓他上交配方和工藝,還真就很容易得到這種特種鋼。

至於自己研究?秦軍卻是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他很清楚,後世為了追上其他國家,國內動輒幾千萬、上億的新材料研發資金投入。

就算這樣,真正能出成果的項目有多少?

很多都是實驗室成果,根本就沒法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現在呢?指著一兩個加工廠,來研究新材料?想什麼呢?

不要說現在,就算是四十年之後,國內的新材料研究都不行。

不是說沒人重視,也不是沒有大的投入,主要是積累,經驗的積累。

在材料研發之中,除了碰運氣,其他都是靠硬實力,比如長時間的投入,積累經驗。

這些秦軍自然不會說,因為說的再多,也不如讓他自己親自去碰一下壁。

玉愛國倒是沒有多想,畢竟他從此以後要忙起來了。

這一次錢文化下來,下達的通知,讓玉愛國振奮。

他打算利用好這次機會,好好的做一番事業。

送走玉愛國,秦軍回到家裡。

他是真沒想到,現在的領導這麼有魄力,現在他也需要好好規劃一下,以後到底要乾什麼。

拿出一個筆記本,秦軍在上麵寫寫畫畫。

雖然之前錢文化說得不多,但是現在辦企業還是束手束腳,沒有完全放開。

隻不過,現在不用掛靠,而是采用股份製。

“可以先做著看看!”秦軍已經想到,怎麼利用這次機會。

手工作坊其實可以先放一放,或者乾脆借雞生蛋。

做實驗肯定要在窯廠中進行,畢竟那邊也是燒窯。

而煉鋼其實也是燒,隻不過燒的是高爐。

“先做儲備,以後有機會肯定能乘風化龍!”

很快,秦軍還是決定,按照原來的計劃,擴大石灰窯廠。

農村辦廠有優勢,也有劣勢。

先說劣勢,那就是不是親兒子。

不管要什麼原材料,都不會有多少計劃內劃撥的物質。

沒有足夠的原材料,就肯定沒法擴大生產,這樣受到的限製太大。

但是,這其實也是優勢,沒有計劃內劃撥的物資,這個可以克服。

隻要能得到計劃外的物資,那麼生產出來的商品,那就全是計劃外的,可以隨意在市場上交易出售。

隊辦企業,或者說跟集體合股建立的企業,肯定要揚長避短。

石灰窯廠就很不錯,石頭,山上就有。

煤炭,公社可以提供,這樣就不會受限製。

其實磚瓦窯廠也是一樣,隻要有燃料,誰都可以做。

這也是改開初期,農村一下子冒出那麼多磚瓦窯的原因。

這些都算是建築行業的小分類,跟石灰窯、磚瓦窯相同的還有木材廠、木板廠、家具廠、編織廠、采石場等等。

這些小廠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會受限於國家的計劃調撥物資分配。

秦軍一邊想,一邊規劃即將要做的事情。

“需要再加上建築隊,這樣整個農村建築市場就齊活了。”

“再說,不管要乾什麼,都不能少了人才。”

“一個小村子,窮鄉僻壤的,怎麼才能吸引人才?”

“錢,教育、醫療、住房,不外乎這幾點。”

“這些要素當中,錢肯定是最重要的,隻要有錢,什麼都可以擁有。”

“所以,隻要煉鋼廠發展得好,其實也可以有個建築設備租聘公司!”

現在農村蓋房子最缺什麼?肯定是缺現代化的建築設備。

如果是原來,可以用大量人工覆蓋。

但是之後農村會分地,都會有自己的活乾。

那個時候,再讓彆人白幫忙,就有點不好。

所以,建築隊就會出現。

之後建築隊會因為人工成本,開始普及一些機械。

秦軍肯定要進入高端市場,所以他不會進入資源型的市場,跟其他人競爭。

這樣一來,建築設備行業,就是製造業之中,初期最好的選擇。

“還是要先煉鋼!”

秦軍打算利用手中的技術,先解決電力的問題。

有了電,他的手工機床就可以變成電動機床。

有了足夠的動力,他就可以加工一些更加複雜的配件。

到時候一些建築設備,就很容易做出來。

比如攪拌機,這玩意如果有一台柴油機,甚至都不用電動機。

現在農村建築市場上,好像攪拌機並不太受歡迎啊!

這個需要等到鋼筋水泥普及的時候,磚混結構的建築,才會大量用到攪拌機。

當然,攪拌機、粉碎機,在磚瓦窯廠還是有用的。

“要先做粉碎機,這個是必需品。”

“之前還是需要先煉鋼,後澆鑄!”

“製作錳鋼,還需要焦炭,那就需要先弄個小型洗煤廠!”

“挖幾個小坑,先湊合著用吧!”

“這樣一來,順便也可以弄個稍微大點的坑,煉一些焦炭!”

“要乾的事情很多啊!”

隻是稍微計劃,秦軍就發現,他現在可以忙起來了。

而這還隻是煉鋼,等更有了足夠的鋼鐵,之後會更忙。

他也不弄一些高大上的東西,因為隻是農村,或者說他現階段能用的機械,就有不少。

比如現在農村最缺的其實是運輸設備,像是小推車、拖拉機、三輪車?

他可以基於拖拉機改造的小鏟車、小挖機也可以!

仔細想了想,現在最容易做的就是鐵製小推車。

這個要真做出來了,肯定能夠快速普及。

其次才是拖拉機,這個價格有點貴,柴油機也不太容易做。

他好像也不用急著做這個,因為這個階段,國內應該開始大規模的開辦拖拉機廠了吧?

秦軍記得,他們地區,也就是金泰市,以後曾經出現過一家國內最大的農用三輪生產廠家。

時風時風路路暢通!多麼經典的一句廣告詞,可惜後來消失了。

“一切的基礎,還是原材料。”

計劃到最後,秦軍發現,還是需要從最基礎的來。

不要說好的三輪車,就算現在大規模上馬的拖拉機,他都生產不了。

就不要說小鏟車和小挖,他還需要腳踏實地,從最基礎做起。

先做小推車,這個還需要石灰窯廠來打基礎。

等建起石灰窯廠,不管是集體企業,還是股份製企業,秦軍都不會太過計較。

他現在需要時間,一方麵等待時機,另外一方麵就是積累經驗,特彆是基礎材料學的經驗積累。

材料學的研究,注重的就是積累。

說的明白一點,就是一些實驗數據的積累。

而秦軍現在積累的數據,最多的就是各種材料配方和工藝。

這是他原來看過的,各種材料研究數據!

可是記得並不等於有用,他還需要親自動手,把記得的一些數據,全都驗證一下。

而研究新材料,肯定也要從基礎開始。

現在能換到錢,還能換到大錢的,肯定是特種合金。

而在特種合金當中,最容易做的就是碳鋼。

碳鋼就是個好項目,在這個基礎上,他可以玩的花樣就多了。

碳鋼可以分為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

接著還可以做高碳合金鋼等等,比如錳鋼,這個就是個意外。

現在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高碳鋼,相比錳鋼,高碳鋼應用範圍更廣,也對此時的秦軍更加有用。

因為在高碳鋼的基礎之上,他可以弄出一批優秀的高速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