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長誌,秦誌河也笑起來:“他是你姥姥那個大隊的書記,原來他們村叫劉官莊村,而你娘也姓劉!”
此時劉翠花走過來,笑嗬嗬的道:“那是你大舅,我堂哥,同一個爺爺奶奶的親堂哥!”
秦軍無語,他們還有這種關係?
也對,周圍這十裡八村,誰還不是誰的親戚了?
這麼說起來,創業還真要在家鄉。
因為到處都是親戚,隨便找個人都可以幫忙。
他是真沒想到,劉長誌居然是他娘的親堂哥。
後世秦軍聽說過這人,但是畢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了解並不多。
沒想到,這麼一位以後的強人,居然跟他家關係這麼近。
可惜,前世他們一家都太過普通,跟人家不是一路人,也就沒有太多牽扯。
此時秦軍倒是更加能確定,人家劉長誌就是在幫忙。
這位大舅就是看在他娘的麵子上,在幫他圓場。
他恐怕到現在,都沒有做磚瓦窯廠的想法。
畢竟一位聰明人,哪裡能跟普通人一樣,一窩蜂的湧入一個相同的行業。
不管是再怎麼賺錢的行業,一下子湧入的人多了,那不就競爭激烈了嗎?
“蓋房子還太早了點,那就先從修窯開始吧!”
人家幫忙,秦軍肯定要投桃報李。
他賣耐火磚,劉長誌要是組織建築隊,那就從修磚瓦窯開始吧!
至於以後要不要建磚窯,其實秦軍是鼓勵他也建幾座。
誰說建築隊的包工頭,就不能做原材料供應商?
第二天一大早,土場那邊就變得十分熱鬨。
經過昨天一天的發酵,今天過來的人更多。
這些人的主觀能動性還真是高,沒有秦軍,一些稍微懂行的人,也已經開始工作。
他們在確定揉好的黃土收水後,就將黃土收攏成堆。
這些泥如果用不了,下午就要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水分蒸發。
但是製作磚胚的工人,要是很多,就沒這個必要。
現在做磚的人就很多,可以說是弄多少泥,就可以用多少。
接下來的工作也不難做,就是將揉好的泥,全部做成磚胚。
如果是家庭作坊,做的速度慢,就必須要在一個星期內做完。
要不然,泥土水分蒸發後,就不能使用了。
做磚胚,也就是做生磚,這是未燒製前的磚。
做磚的主要工具有磚盒子、鋼絲弓、墊板,幾樣工具需要相互配合使用。
磚盒子是做磚的模具,使用時將磚盒子放在操作平台上。
盒子底下放上墊板,用鋼絲弓切割一塊泥胚。
雙手將泥胚抓在手上高高舉起,用力砸入磚盒子裡麵。
再用鋼絲弓,將磚盒子表麵多餘的泥坯割掉。
磚盒子中間需要留有一條縫隙,可以用鋼絲弓順著縫隙切割一遍,將整塊磚一分為二。
然後再雙手合力,把墊板與磚盒子,一同運到盛放生磚的架子上整齊擺放。
接著再用右手,將磚盒子側麵的鎖扣解開,鬆開夾板,取出磚盒子。
這樣一次性兩塊生磚,就算是做好了。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等待它自然風乾。
這就是做磚胚,隻要看兩遍,就會感覺沒有什麼難度。
這就是個熟能生巧的活,隻要不傻,一天怎麼也學會了。
也是因為工藝太簡單,秦軍才沒有想著壟斷技術。
畢竟做這個也算是力氣活,如果人太少,也做不了多少。
他總不能跟一些小型家庭作坊一樣,和一次泥,需要用一星期才能全部做成磚胚吧?
如果這樣,還真能阻止一些人,快速學會製磚。
但是這麼做有什麼用?終歸是會技術泛濫的。
所以秦軍從來沒有想著藏著掖著,隻要有人願意學,他就願意教,而且教的十分認真。
不止是磚,瓦也一樣。
做瓦片,比起做磚相對要複雜得多。
前麵做泥坯的方法都一樣,後麵的工序就比較麻煩。
做瓦片要用到的工具有瓦筒、瓦衣、拋光片、鋼絲弓、轉動平台等。
首先,是將揉好的泥坯,做成長一百二十公分,寬三十公分,高一百五十公分的“瓦坯”。
之後放置在轉動平台旁邊的陰涼處,接著就是做瓦。
將瓦筒放到圓形轉動平台上,外麵套上棉布做成的瓦衣。
用鋼絲弓在瓦坯上,切割一片厚度差不多兩公分的瓦坯片。
雙手均勻地將瓦坯片托起,包裹在瓦筒上。
用左手轉動旋轉平台,右手拿著拋光片沾上水,均勻拍打瓦坯片,直到表麵光滑平整為止。
這些工序都做完了後,用手握住瓦筒的手柄,將瓦筒拿起,放到盛有鋸末的筐中。
讓瓦筒底部沾滿鋸末,然後再把瓦筒放置到平整的地麵上。
用手取下瓦筒的固定鎖扣,用力往上拉,瓦筒就與瓦坯片分離開,成為圓筒形瓦坯。
由於瓦筒與瓦坯片中間,隔了一層紗布瓦衣,所以不會粘連在一起,分離起來比較容易。
瓦筒身上,需要設計五條微分割線。
瓦坯片陰乾後,用手輕輕拍打圓筒兩側,圓筒形瓦坯片就分裂成四塊瓦片。
不過,這也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技巧。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用手輕輕一拍,極有可能一下變成一堆粉碎的泥塊。
一個瓦筒一次可以做四塊瓦片,一個人一天下來,可以做一千多塊瓦。
所有人看秦軍做的容易,但是隻有自己做的時候,才會發現,不管做什麼都不簡單。
有的人手忙腳亂,笨手笨腳的,做了這個忘了那個,根本就做不成。
也有聰明人,看幾遍,慢慢的就可以摸索著做出來,但是速度很慢。
反而是秦軍本隊的人,他們原來就配合著做過磚瓦,現在做的就比較快。
一些人已經學會,現在就隻會看著彆人乾,這不是偷懶嘛?
如果不是還沒有學會燒窯,這些人恐怕已經要跑吧?
既然來了,不想繼續出力是不行的。
以為不是給自己乾活,得不到好處,就不認真乾?想什麼好事呢!
秦軍看著這群人,想著怎麼也得讓他們多乾點活。
所以,秦軍隻是稍微一轉眼珠子,就開始畫大餅。
“以後做兩塊磚一分錢,做一片瓦一分錢。”
“不管是誰做,都按照這個計算工資。”
“我們隻看磚胚,其他不管!”
秦軍這一說,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接著就有人嚷嚷開來,因為已經有人算出來,這麼做一天能賺多少錢。
“我要全力做瓦,一天能做一千多片!”
“做磚速度更快,一個人一天,怎麼還不能做兩千多塊磚胚?”
“這是多少錢?”
“我怎麼感覺算錯了?怎麼算,好像都是十塊錢?”
“真是十塊錢?”
“一天十塊,要是做一個月,不是有三百了?”
“想什麼好事呢?你自己挖土,自己跳水,自己和泥啊?”
“就算這些都可以自己做,一個人做全部工序,速度也快不起來。”
“看看十一隊那邊的人,他們一般都是三個人互相配合!”
“還真是,三個人一天,能做一千瓦吧?”
“絕對隻有多,沒有少!”
“三個人一天賺十塊,也不少啊!”
就算平均分配,一個人也三塊多錢。
如果能乾滿一個月,這也有一百塊錢的工資呢!
誰都會算賬,幾個大聰明稍微一算,就全都沉默了。
更有幾個大聰明,已經開始乾活。
秦軍的信用,還是很不錯的,不說其他,人家說教技術,就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