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也應該算是農業範圍之內的吧?秦軍對這個還真不太懂。
隻不過,這時那位大領導卻笑著道:“這應該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
“五十年代末,我們跟北麵鄰居鬨掰,他們要我們還債。”
“那個時期,我們剛剛建國不足十年,還經曆了一次大型對外戰爭,哪裡有錢還?”
“沒辦法之下,就隻能苦一苦我們自己人。”
“當時的很多東西,第一時間都要送到北方。”
“其中大宗的有糧食、皮毛,生豬、牛羊肉,再就是布匹、絲綢等等。”
“其中最特殊的應該是大豆和茶葉。”
“就是那一段時間,國內的的人民都吃不上豆腐了。”
“至於茶葉,這是奢侈品,國內剩下的都是茶葉末。”
“所以,了解情況的都應該知道,當時的四九城,還鬨出個高沫。”
“什麼叫高沫?就是茶葉沫子分級,其中最好的就叫高沫。”
大領導這麼一說,所有人都一臉恍然大悟。
秦軍自然也不例外,隻不過他是真的恍然大悟,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此時秦軍才明白,他們他們村子北麵山區的一片茶園,為什麼會出現。
費儘心力弄出這麼一片茶園,每年出產的茶葉一大部分需要上繳。
最後剩下一點老葉子,炒製發酵之後,做成一種像是烤焦了一樣的大葉子紅茶。
他們村裡人喝的,就是這一種最次品。
秦軍記得很清楚,分地之後,那片茶園沒有人願意要,後來冬天就全部凍死了。
對,就是凍死了。
現在要維持那一片茶園,每年冬季要給茶園保暖。
要土層掩埋,要後草簾子遮擋,反正很麻煩。
以後分配土地之後,都忙著伺候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誰還去弄這麼麻煩的東西?
秦軍這才知道,他們這裡的領導,不是腦殘才會載重熱帶地區的茶葉,而是有特殊原因。
當年為了還債,從上到下萬眾一心想辦法。
他們也想做貢獻,所以就想著多種點茶葉,想要幫助國家減輕負擔。
隻是為了這個,秦軍以後都要想辦法,保留下那片茶園。
不過,此時他倒是有點奇怪,人家日照的綠茶那麼出名,怎麼沒有凍死?
他們所處的維度應該差不多,都是北寒帶,那邊的茶樹能活,他們這邊也應該可以。
所以,肯定是品種的原因,要不然就是適應了當地環境。
不管是什麼原因,那邊的茶葉樹肯定耐寒。
真不行,就去弄點茶樹,把村裡的那一批茶樹全部換掉。
“小夥子,不是要請我們去你家喝茶嗎?”
“走的累了,正好去你家歇歇腳!”
說著,人家大領導不尷尬,尷尬的就是秦軍。
秦軍跟著比他臉皮還厚的大領導,走進家門。
現在他已經確定個,這位確實是大領導。
因為圍繞著他一圈的人,裡麵一個很可能是警衛員,也就是後來的秘書。
現在能陪警衛員的領導,級彆都不低。
走進家門,人家根本就沒有去屋裡喝茶,而是直接來到院子西邊,看向秦軍弄得小高爐。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啊!”
“這話之中蘊含著大智慧!”
看到一群人都感覺十分奇怪,大領導笑著道:“沒聽說過吧?”
“上麵的領導已經提出,以後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要發展科技。”
“還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個以後會落實到文件之中,作為正式指導性文件下發!”
“你們知道就可以了,這雖然是以後發展的指導思想,但是畢竟還沒偶形成指導性文件。”
秦軍看著一群人,很多人是真聽不懂。
但是他是真懂,因為他知道這是誰說的,也知道正是作為指導性文件下發,恐怕還要八年。
所以,整個八十年代,政策就是在不停的爭論、反複。
歸根結底,也不過是在不停的試探,這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誰能想到,這麼一座小高爐,每次的產值居然有上百萬?”
“這是因為什麼?就是科技。”
“我們因為科技落後,所以需要什麼東西,都要去西方進口。”
“就是因為我們落後,他們就始終高高在上,高價賣給我們東西,也好像是在施舍?”
“這正常嗎?不正常。”
“這個我不多說,今天過來就是想要看看。”
“其實有爭論不怕,就怕一杆子打死!”
“不管什麼政策,試一試才知道好壞,走吧!去他們公社。”
隻是稍微說了幾句,也算是點到為止。
秦軍有點明悟,這位是過來給他站台的吧?
現在看來,有些領導的想法,比他還要堅定啊!
秦軍雖然感覺十分欣慰,但是他反而皺起眉頭。
人家這是為他好,但是他是不是也應該付出一些?
畢竟重生一回,他以後肯定不會缺錢財。
之前都說過,以後會為了國家崛起而努力。
既然這樣,他還有必要糾結個體戶,還是公私合營的股份製嗎?
成為國有企業,也沒什麼不好,甚至是更好。
就在此時,秦軍有了決定,人有時候真的不能太過自私。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這是傻缺吧?
不要說拔一毛而利天,就算拔光頭發能夠利於天下,他也得做啊!
現在他已經決定,他以後最少也要把兩根毛。
有了決定,秦軍也不會表態,以後看行動。
跟著一群領導,慢慢的走到村子西邊。
村子西邊的石灰窯廠,雖然已經全麵停工,但是還是十分顯眼。
因為此時裡麵,還有一群人在蓋廠房。
沒有一點煙火氣,那位大領導也隻是稍微停頓,就繼續向前走。
走出石灰窯的範圍,這邊就是一大片麥田。
村子周圍的麥田還是一片金黃,不過間中還能看到一點綠。
這是因為澆水比較多,現在還沒有全麵成熟。
不過,距離村子越遠,麥子熟的就越快。
等走出三四百米,此時看到的麥田,已經是一片乾枯,而不是金黃。
“這些麥子,都該收了吧?”
秦軍立即道:“對,我們這邊的麥子,是自西向東熟,我們會從最西邊開始收。”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轉了一個彎,撲通撲通的聲音傳來。
“看那邊,那是一台小型割麥機。”
大領導一聽,立即雙眼放光的道:“這就是你們準備的機器?”
“走,過去看看。”
一行人,很快就來到噪音傳出的地方。
這邊一台小型機器,正在麥田之中快速運動。
隻是向前走幾米,一捆麥子就被推倒在一邊。
前進幾米,就是一捆麥子,速度很快。
而操縱這一台機器的,就一個人。
他就單純的扶著扶手,跟著機器不停向前走就可以,其他什麼都不用做。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果大麵積普及機械化,以後還有粒粒皆辛苦嘛?”
“我看並不辛苦啊!不辛苦,還能秋收萬顆子,這是好事!”
“全麵實現農業機械化,絕對不是口號。”
“來,那個小夥子,你停一下,讓我操縱一下試試。”
這位大領導光看還不滿足,他還手癢了。
不過,一名年輕人立即上前擋住了去路。
那台機器不要看著小巧,可是很危險的。
沒看前麵的刀片,隻要挨著麥子就會割斷?
“領導,您仔細看看,這操作可不簡單,需要人工控製打捆。”
大領導停下腳步,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立即歎了口氣。
“老了,如果是年輕的時候,我肯定能完美控製這台機器。”
“看著很簡單嗎?不就是足夠一捆,立即按一下那個開關?”
“真是先進啊!這麼一個小東西,割麥子居然這麼快?”
“小秦,這是你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