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有電機,割麥機也好,圓鋼也好,都不難製造。
秦軍早有計劃,所以很快就安撫住劉長誌。
不過,接下來他的事情就多了。
生產圓鋼,高爐必須要再造。
還有鐵粉,也需要公社協調購買。
因為隻是用他們這裡的礦渣,已經不太合適,也沒有那麼大的數量。
如果購買的鐵礦石,那麼還需要粉碎、磁選等等,反正都是麻煩。
煉鋼,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還需要一座洗煤廠!”
煉鋼需要焦炭,自然就需要選用精煤來煉焦。
想一想,需要做的事情太多。
秦軍就算現在腦子好使,也感覺千頭萬緒。
他隻能用小本本記下來,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接下來,秦軍按部就班,首先生產電機,這是一切的基礎。
小小的電機,是各類機械及設備的“心臟”,為機器的運轉提供持續動力源。
所以,用到電機的機器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電動工具,包括鑽孔、拋光、磨光、開槽、切割、擴孔等工具,都需要用電動機。
再就是家電,包括洗衣機、電風扇、電冰箱、空調器。
後來的高級點的錄音機、錄像機、影碟機、吸塵器、照相機、電吹風、電動剃須刀等,也都用電動機。
其他很多通用小型機械設備,也需要用。
包括各種小型機床、小型機械、醫療器械、電子儀器等。
仔細想一想,其實日常生活之中,這玩意無處不在。
而現在是八十年代初期,各個行業都處在爆發期。
此時的電機廠,可以說是生產多少就可以賣出多少。
直到九十年代,電機行業都是一片藍海。
不說其他,隻是一個電風扇,就可以消耗多少?
此時國內對於電風扇的需求,遠遠超出電冰箱、空調、洗衣機。
因為那些家店價格太貴,反而幾百塊錢的電風扇,是他們有實力能買到的。
所以,很快電風扇廠就要遍地開花。
最重要的是,現在的電風扇,最便宜的也要兩三百啊!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電機廠肯定要辦,而且還要做大做強。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電動機內部還是很複雜的。
一整個電動機的製作,並不簡單。
不過,這難不倒技術精湛的老技術工人。
比如一些到四十年後,還在用傳統工藝的老師傅。
秦軍原來肯定沒有自己做過電機,但是他看過視頻啊!
還是需要薅巴鐵的羊毛,因為四十年之後,最出名的傳統工藝傳承者,都集中在印巴那邊。
造電動機,首先要有外殼,這個需要用到型砂鑄造技術。
那些老師傅的手藝不錯,沒有讓秦軍多等,很快他就得到一個模具。
他把製作好的模具放在底座上,快速用手扒拉型砂,直到把整個模具裝滿。
再用腳壓實,所有的動作,都是這麼樸實無華,要的就是個省錢。
這些工序不要看著簡單,其實很需要靈活的動作。
做好之後,在外部放上一個正方形外框。
之後,再把型砂裝滿整個外框,動作需要一氣嗬成。
接著再快速鋪上白色分型砂,用腳踩實。
這裡要注意,不能一次次裝,而是一次裝滿。
然後蓋上蓋子,用力把整個模具翻轉。
這時要仔細觀察,裡麵的型砂如果壓得十分結實,就算合格。
檢查合格之後,再次在表麵撒上分型砂!
接著放上正方形鐵框,繼續向上堆型砂。
不過,此時要注意留下一個圓管,作為出口。
做好這一切,再次把表麵壓平,接著重複上麵的工序。
踩實之後,用鐵片把上麵的型砂刮平,然後取出圓管。
這時需要用鋼管,把表麵擀平,並把圓管留下的出口擴大。
這個時候,要儘量清理乾淨刮出來的型砂。
接著把上一層的鐵框取下,小心整理外殼內部的部分。
可以用錘子敲幾下,這樣就可以避免表麵的沙子,掉入裡麵。
做好之後,再一下把模具取出,再把蓋子蓋上。
這樣一個模具就已經做好,如果要一次澆鑄很多,放著備用就好。
因為接下來澆鑄,還需要鋼水。
高溫融化鋼鐵,去掉上麵的雜質,抬到模具跟前,小心的澆鑄進去。
隻要倒入鋼水,模具就會燃燒起來。
藍色和紅色的火光交替著,看著還會感覺十分漂亮。
不過,這種火光,也會給人一種生人勿進的感覺。
此時的鋼水,在模具之中冒著氣泡,這時就要非常小心,不要被鋼水濺到。
等到模具燃燒過後,稍微冷卻,這時就需要開始脫模。
不能等溫度太低,要不然模具融成一體。
快速把外部的分型砂弄開,露出的就是電動機外殼。
秦軍稍微打量,就知道自己製作的還算成功。
畢竟上麵的凸起紋路,都十分清晰。
有了外殼,等完全冷卻之後,才開始接下來的製作。
首先是鑽孔,接著組裝上外圍的組件。
當然,就算是一個小罩子,也需要特彆製作,用不著澆鑄的就需要鍛壓。
現在秦軍也就是有幾台機床,要不然他什麼也做不了。
比如鑽床,如果沒有,電機外殼上穿進穿出的電線,都從哪裡走?
所以,一件電機外殼,還需要鑽上不少小孔。
做完這一切,就需要絕緣紙了。
鑄造之時內部留出的溝槽之中,都需要塞入絕緣紙。
圍成一圈後,就是裝入定子、轉子和中間的線圈。
接著用衝壓機向下衝壓,把整個這些都壓入電動機外殼內部。
接著利用凸起的部分作為銜接,加上另外一半邊的外殼,擠壓之後焊接起來。
之後還需要塞入絕緣紙,把內部突出的部分,全部分隔開來。
等打磨平整,就可以進行下一步,那就是裝入線圈。
而線圈的纏繞,如果沒有那個本事,就需要仔細設計一個形狀複雜的纏線模具。
這樣可以用機器纏繞,也可以自己手工纏繞。
隻要按照順序纏繞就可以,沒有什麼難度。
這時纏繞的銅線分成幾部分,整齊有序放在一起,接下來還需要絕緣紙來幫忙。
這時需要固定在絕緣紙之上,這時的纏繞就需要十分仔細。
要把銅線固定在裡麵,直到紅色的銅線,慢慢的塞滿整個電機。
為了使銅線更加牢固,還需要用麻繩把銅線綁在電機上。
這時電機內部,需要澆上絕緣液。
經過這一步之後,就可以做結尾的最後組裝工作。
最後的結尾,也不過是組裝一些小配件。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心的轉子,隻要放好這個部件,最後封裝起來,就算完成一台電動機的製作。
製作電動機的過程,看的周圍不少村裡人目不轉睛。
最後看到製作完成,所有人都吐出一口氣。
這時,所有人都有點放鬆,因為他們感覺做這東西並不算難,他們上,他們也行。
仔細分析製作電機的全過程,也不過是四個部分最重要。
外殼、定子、轉子的澆鑄打磨修整,線圈的纏繞。
隻要數據標準,最終做出成品根本不難。
工藝分解,秦軍接下來主要就是打通生產工藝的流程。
從煉鋼開始,就需要有人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