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止是秦軍看到,其他人也能看到、感受到。
所以,就像磚瓦窯行業,從此開始,就要麵臨龐大的競爭對手。
所以,利用好這個時代的紅利,發展起來並不困難。
可是有人迷失在這個時代紅利之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危險。
還有更多的人踱步不前,就隻能被時代淘汰。
“如果真是八四年煤炭漲價,那這暴利期就有點長啊!”
“不對,中間的人工價格,也應該有一個極大的漲幅!”
“這時,就需要機械化啊!”
“不著急,一步步慢慢來!”。
算來算去,秦軍發現,想要大踏步快速向前進,就肯定需要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而他的基礎是什麼呢?是廠房、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最後才是足夠多的機械。
現在這些他都可以做,隻不過需要慢慢來。
忙忙碌碌之間,又過去一個星期。
這一天,秦軍再次來到磚瓦窯,因為今天的耐火磚,終於不在出售,而是留下自己用。
“二姐,計算出來了沒有,我們準備修建的窯口,一座需要多少耐火磚?”
秦逢春最近也算是鍛煉出來了,不管做什麼都慢條斯理,鎮定異常。
“用不到一萬磚,這還是兩層,根據你的設計,這樣保溫效果最好。”
秦軍一算,一萬一座,他一天五萬產量的耐火磚,不是就可以修建五座窯?
“那就開始吧!”
秦軍一擺手,正在旁邊等著的一群人,立即湧了過來。
一大早這裡的窯口已經被扒開,此時裡麵已經有人向外倒騰耐火磚。
這樣的工作,最近一批工人天天乾,已經是熟手,所以他們的速度很快。
外麵一排排驢車等著,一輛裝滿,立即拉走。
這邊有條不絮的出磚,秦軍看了一會兒,就轉身離開。
騎上自行車,想著村子南邊駛去。
新擴建的水泥窯,在村子南邊一公裡處。
這邊的地,已經處在他們小隊最南邊。
之所以修建的這麼遠,完全是因為這邊距離紅旗煤礦的渣子山很近。
這邊以後,就全是石灰窯廠和水泥窯廠的底盤。
靠近渣子山,就可以利用渣子山上的粘土、煤矸石。
而燒製水泥,其實就是使用石灰、粘土等燒製。
後來的研究表明,還可以用煤矸石來燒製水泥。
隻不過這個技術難度有點大,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而就算沒法利用煤矸石燒製水泥,也可以用來燒製磚瓦,反正怎麼也不虧。
用渣子山上的垃圾來燒製磚瓦,總比用土場之內的好土,來燒製更加環保吧?
來到規劃好的水泥窯廠,這裡已經有人在熱火朝天的乾著活。
現在的窯廠,肯定跟之前的不同。
先前村子邊上的窯廠,就是個草台班子,什麼都需要湊合。
而現在的新窯廠,就肯定不能在那樣。
所以,這裡的窯還沒修,已經開始在蓋房子。
現在蓋樓房不太現實,因為水泥和鋼筋的產量都太低。
所以,都是平房。
而秦軍規劃的平房,就是磚瓦結構的大型廠房。
這樣的廠房修建起來,間隔出小間可以當辦公室。
如果以後改成機械廠,拆除內部格擋就可以用,反正不會浪費。
剛剛走進混亂的廠區,劉長誌就迎了上來。
“小秦,親自過來看看啊?”
秦軍莞爾一笑,這個梗看來他是學會了,這就是群眾基礎。
“不親自過來看看,不太放心!”
劉長誌哈哈大笑起來:“你這是有事啊?聽說今天你們的耐火磚,不對外出售了?”
“這是打算開始修建水泥窯了吧?”
“以後水泥的產量上來,石灰就不好賣了吧?”
“要我說,水泥窯早就應該大修特修,這東西現在生產多少都不夠用!”
“還有,聽說公社那個馮會計,最近蹦躂的很歡!”
秦軍立即道:“跟他可沒關係,我們早就規劃好的。”
“看看那邊的坑,隻要壘上耐火磚就可以燒窯。”
跟著秦軍,兩個人一邊說話,一邊向前走。
最外圍平整的土地上,全是一堆一堆的紅磚。
秦軍之前燒的可是青磚,而劉長誌他們大隊,就直接改成燒製紅磚了,因為這個燒製起來更方便。
如果是之前,秦軍還不能理解。
現在他卻是知道,用木材燒磚,溫度不夠,可不就隻能燒製紅磚嘛!
“你們這些磚,也是三分錢一塊?”
劉長誌有點不好意思:“都是一樣大小,就是顏色不一樣,價錢自然也要一樣。”
秦軍隻是搖了搖頭,卻沒有繼續糾纏這個話題。
看來,競爭已經開始,要不然不會有人會在乎成本。
“我們的辦公室,也是你們承接的?原來建過嗎?”
劉長誌立即道:“建過,公社大會議室就是我們做的。”
想到那不大的大會議室,秦軍還能說什麼?
“很簡單啊!就是多用梁,中間無間隔,這不就是加長的五間屋?沒什麼難度!”
秦軍一想,還真沒有什麼難度,麵積大的廠房,可不就是五間屋不停的加長嘛?
就是寬度也需要加長,這樣的廠房才滿足條件。
而農村蓋屋,主梁是有一定規格的,因為都是木梁,沒法蓋的更寬。
但是廠房需要麵積儘可能的大,這就需要主梁儘可能的長。
所以,木材做梁就不行,必須要使用鋼梁。
三角結構的鋼梁,使用工字鋼、c型鋼,或者角鐵都可以。
這個秦軍還需要想想辦法,如果能買到,肯定是花錢買,反正他現在有錢。
要是買不到,那就隻能自己生產。
要是能夠生產出鋼板,那麼不管c型鋼還是角鐵,都可以輕鬆壓紮出來。
現在這個還不著急,等廠房框架起來之後也不晚。
反正現在也就隻有磚,連瓦都沒有。
走到預先修整好的水泥窯跟前,這裡已經有人開始壘耐火磚。
這些人很明顯也是劉長誌大隊的人,他們看著還算專業。
隨著第一批耐火磚送達,劉長誌手下的這些人員,已經分工合作,開始乾活。
秦軍看了一會兒,發現他們的手藝還真不錯,恐怕之前沒少在外乾活。
最起碼在窯口之內的幾個工人,都是大工,也就是專業的泥瓦匠。
這些人如果不是經常乾,絕對乾不到現在的程度。
這麼算起來,找他們承包廠房建設,還真沒錯。
現在這個時期,不管是公社還是縣城,其建築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就這個樣。
跳進窯口之內,此時跟石灰窯一樣的立窯,已經修整出形狀。
現在隻要按照形狀,把耐火磚壘上就可以。
這種工作其實並不難,難得是磚縫,或者叫勾縫。
如果是專業泥瓦匠,壘這種窯速度會很快,而且還壘的很好,看著就感覺十分舒服。
如果不是專業人士,那麼壘的歪歪斜斜,看著就不順眼不說,速度還賊慢。
“這麼一隊人,一天能修出兩座窯,不會耽誤你的事情。”
劉長誌對於這一點,十分得意。
“嗯,這速度不慢,看來你們大隊原來是真有基礎。”
劉長誌得意的道:“未雨綢繆,原來讓各個大隊出義務工蓋房子之時,我們最積極。”
其實他有些話沒說,之前農閒的時候,他也會組織社員去縣城和地區找活乾。
集體出行,就算是在之前的社會環境,也是很簡單的。
隻不過需要把勞動報酬分配好,要不然就會出問題。
秦軍在窯下轉了一圈,感覺打擾人家乾活,就出了窯。
一個窯口下麵有四個大工乾活,人員有點擁擠。
更何況他們每個人身邊,還跟著一個人配合,乾起活來速度自然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