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研究發現,當年製造大馬士革鋼的鐵礦,開采出來之後,一般其內部的碳含量有3.9~4.7%,煉化後剩餘0.5%左右。
而大馬士革刀的碳含量,卻有1.5%,這又是加工之後的結果。
了解這一點,就應該知道,並不能簡單的用絕種的鋼材,就絕跡了大馬士革刀,來解釋這一工藝。
當年那些古代工匠也是有技術的,要不然他們怎麼把零點五的碳,又增加到百分之一點五?
再仔細解剖鋼體本身,其實大馬士革鋼刀之中,還發現含有0.003%的釩。
這又是一個技術難點,因為不要看它的含量很少,卻是十分關鍵。
可以說,有它就能成功,沒有它,你怎麼也做不出具有優秀花紋的大馬士革鋼。
其實,釩的作用就像催化劑,能夠使碳化三鐵更多的生成。
一切的關鍵是碳化三鐵,隻要你能促使它大量生成,製作大馬士革鋼就算成功。
那麼,作為催化劑的那一點點含量的釩,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裡就有後世研究出來的一個秘法。
這個秘法就是,在加熱鋼錠的時候,除了鐵塊以外另放入木炭、玻璃碎片和綠樹葉。
玻璃的熔化,形成了一種防止鋼錠氧化的溶渣。
而樹葉產生了氫氣,加速鐵的碳化。
並將鐵中的含碳量再度增加,使之產生花紋必不可少的碳化三鐵。
這樣大馬士革刀的材料,就基本完成了。
而這種製作手段,感覺像是西方的煉金技術,比較玄幻。
其實,研究明白之後,經過科學解釋,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方法,都是有科學根據的。
在十八世紀之前,製造大馬士革鋼的人,添加那些香料什麼的植物根莖,也肯定是有這方麵的需求。
但是,很多人感覺像是巫術,像是在煉金,不可信,所以就不可信。
可是當真正研究明白之後,卻會發現,裡麵都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
當然,這樣製造大馬士革鋼,是一個耗時的過程。
這裡麵很多關鍵技術,需要專業技術來把控。
這些都是門檻,沒有個幾十年,秦軍相信沒人能製造出來。
因為很多微觀結構上的重要信息,現在很多材料實驗室也檢測不出來。
而打造類似大馬士革鋼的技術,就算是阿瑞那邊也需要再研究個七八年,才能有成熟商品推出。
這就是機會,所有關鍵技術都已經掌握,冶煉出大馬士革鋼就一點難度沒有。
所以,冶煉出大馬士革鋼之後,肯定要先做一批大馬士革刀,這也不簡單,也需要一些特殊工藝。
因為大馬士革鋼沒有統一的樣式,鐵匠可以創造各種各樣的圖案,產生獨特的美感,注入各種個人品味。
而大馬士革鋼的折疊層數,也有很大的變化,有時超過300層。
當然,本身的淬火和鍛打,也是需要的。
反複的煆造使鋼錠成為刀的形狀,並使刀內部的原子更為契合。
最後,大馬士革刀便可出爐了。
隻不過,製作過程越複雜,大馬士革鋼的產品就越昂貴。
秦軍使用巴掌大的坩堝,不停實驗。
就算這樣,他也是調整了十幾次,最終才得到滿意的鋼胚。
等鋼胚冷卻,秦軍又來到沒有人的鍛造車間。
先加熱鋼胚,再啟動空氣鍛錘,先扣上一個小型模具,把適量的鋼胚取出來。
接下來才是鍛打,先鍛打一把小獵刀試一試。
沒想到鍛打折疊的層數越多,其上顯示的花紋就越是漂亮。
這經過秦軍特殊處理後的晶體圖案,存在著許多變化。
特彆是刃上的晶體圖案,經衝鍛後,會有所改變。
當然,在刃上可用鈍刃鑿或衝模,製成預先設定的設計樣式。
隻不過,因為製造工藝不同,秦軍發現,他用東方鍛造法鍛造的這些大馬士革刀,跟後世網上看到的,還是有所不同的。
也許是因為他用的鋼,其最硬的元素是滲碳體,所以拋光後呈銀色或白色。
還有,珠光體腐蝕後呈黑色。
珠光體,就是鐵素體和滲碳體的層狀形式。
這些看著都跟後世,采用西方鍛造法做出來的刀具,有所不同。
但是,它同樣漂亮。
所以,在做出一把小獵刀之後,秦軍又做了一把割肉刀。
這一把小刀個頭更小,但是打造起來也不簡單。
因為不管大小,它還是需要不停的反複折疊鍛打。
既然這樣,還不如把整個鋼胚折疊鍛打完成之後,再開始製作刀具。
幸虧現在有空氣鍛錘,也有小型電阻加熱爐可以不停加熱。
要不然,像這種不停折疊鍛打的工作,真的是很折磨人。
最後,秦軍實在是做煩了,他就把剩下的一些鋼胚,直接打製出一把大馬花紋的斧子。
他本來是想著,打造經典大馬紋手刺以及折刀的,但是開了個頭,他就選擇結束。
做手刺,需要弄出一個類似護指一樣的東西。
而折刀也不簡單,它需要能夠折疊。
現在已經半夜,秦軍哪裡有這個功夫,做這麼麻煩的刀具?
等一坨鋼胚,打製成一件斧頭,秦軍就立即停下。
“好了,第一種外銷商品,終於成功!”
拿著兩把刀,看著其上的花紋,真的十分魔幻。
最主要的是,每一把上麵的花紋,還都不一樣。
亮色、黑色,層層疊疊,形成一種看著淩亂,但是仔細看看還能感覺十分有序的花紋。
像是澆水之後形成的紋路,也像是波浪紋,反正怎麼看都感覺神奇。
試了試鋒利度,確實不錯,而這時可還沒有打磨開刃。
忍耐不住,秦軍再次啟動一台磨床,仔細打磨開刃之後,又試了試。
切斷頭發是很簡單的事情,就算去砍木頭,嗯,也砍不動。
但是用刺的,卻是能輕易刺入堅硬的木質當中。
秦軍能感覺到它的鋒利度,不過,這玩意拿著玩感覺有點危險啊!
還有,要是用這種方法折疊鍛打,耗費的時間太長。
“真不行,還得用原始的傳統鑄造法啊!”
“真要不行,就用西方人的糊弄方法!”
雖然四十年後,很多技術種花家都已經追上來,甚至超越。
但是不可否認,現在直到之後的三十年,還是屬於西方人,可再以後就不一定了!
很快,秦軍就想明白了,反正他怎麼也得研究粉末鋼。
既然這樣,還不如現在也用粉末鋼技術,做一批大馬士革刀。
這一點是避不開的,因為後世普通認為,現代大馬士革刀即瑞粉大馬士革。
當然,這種製作工藝,使用的肯定是更有技術含量的工藝。
隻不過相比後世,他的這點更有技術含量,也就是那樣。
秦軍此時倒是想要用快速燒結粉末冶金技術,但是,他沒有條件。
這種技術,現在妥妥的屬於高科技。
都不能用世界領先來表示,而是世界第一,或者說是遙遙領先。
快速燒結粉末冶金技術,就是在真空環境下,將鋼水噴成霧狀冷凝成小鋼珠,再用高溫高壓將鋼珠燒結成型。
這種技術放在四十年後,也是最新一代冶金技術,和普通的冶金技術有代差。
這種工藝的優點在於合金結晶快、均勻,尺寸小,強度、韌性能夠大幅度增加並且鋼材結構均一穩定。
如此冶煉技術出來的大馬士革鋼,在擁有高硬度的前提下,還具有很好的韌性,不易崩口。
當然,根據具體鍛造鍛打和淬火工藝的不同,會產生不同花紋。
這種花紋跟大馬士革鋼刀的花紋一樣,就是製造工藝不同。
但是這種使用現代技術製造的大馬士革鋼,無論性能還是性價比,都比古代大馬士革鋼強。
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的鋼鐵技術是比古代超前的。
古代大馬士革鋼的硬度,經測驗隻有40hrc。
拿小日子vg10做的大馬士革鋼刀來比較,硬度都高達60+-2hrc。
小日子的“武生特製鋼”中的「V金10號」不鏽鋼材,是「V金」係鋼材之最優級彆。
含碳量約1%,含鉬1.2%及鈷1.5%,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之硬度。
跟鑽石對比一下,就是這種特鋼的硬度達到七點二莫氏硬度。
就因為VG-10加工性優,韌性及耐蝕性皆強,所以多被應用於日製的優質刀具。
想到VG-10,秦軍摸了摸自己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