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生活中唯一的真實卻是壓死人的最後一根稻草(1 / 2)

在原來的《無雙》裡,有很多對於李問繪畫技術的描述,主要是為了表現他在“複刻”、“還原”畫作的精確度上的誇張能力,多是為了給他能夠百分百還原性的畫出假鈔,製作假鈔刻板作鋪墊。

但也有那麼幾個細節不同。

就比如李問在接受警方詢問,回憶自己是怎麼遇上畫家的那段“記憶”。

記憶中,他和阮文是一對戀人,兩人有著相同的愛好——繪畫,也都有著對於繪畫藝術最極限的追求,這也是促成他們都到國外去追求繪畫藝術,並最終走到一起的原因。

然而,兩個人的結局卻是截然相反的,阮文的作品得到了大師的青睞,並被大師收為徒弟,可以說一步就踏上了前往藝術殿堂,成為藝術大家的康莊大道。

而李問的作品卻被大師斥責的一文不值,用大師的話來說就是,李問確實能夠分毫不差的複刻出那些曆史上著名的畫作,但那並不是真正的繪畫藝術,如果高度還原就是繪畫的話,那隨便找一個打印機,做出來的畫就都是大師之作了。

李問就這樣被拋棄,這也成為了他與阮文分手的導火索,以及加入畫家團隊的前提——這其實也是原版中李問說這些話的目的,把自己擺在一個可憐的弱勢方,以此來製造出他與畫家之間更多的差異,讓警方不會懷疑他才是那個畫家。

但就張步凡看來,其實這些不夠,或者說,這樣一段後續還屢次提到,整個長度達到了好幾分鐘的劇情,卻隻有這樣的作用,實在有點浪費。

所以在他的版本裡,這些描述李問隻會複製,並不懂得真正繪畫藝術的內容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一些。

而它的作用,除了給李問用來建立一個不存在的“畫家”人設之外,更重要的,是鋪設李問自己的心理曆程。

李問確實是從一開始就在製造偽鈔,但是,這真的就是他想要的嗎?他是不是真的對繪畫藝術有所向往呢?而是不是因為這種向往,以及他為這種向往做的那些努力被人踐踏在了腳下,才最終導致了後來的“畫家”的出現呢?

這是張步凡的一些思考,他也將其放進了劇本中,拍進了電影中,但並沒有完整的展現給觀眾看,而是放在了一些不經意的邊邊角角之中。

乾這一行久了,經手的劇本多了,他對於電影的思考也越來越多,一些當初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就像這一次。

一部《無雙》,表麵的主線是偽鈔製造大王的發家史以及與警方鬥智鬥勇的過程,而其下的暗線,則是李問這個人人性的轉變過程。

既然是暗線,就不應該全部都擺在台麵上給人看,而應該有一些埋設的東西,等待人們往更深層次的挖掘。

就比如,在李問帶著變成了“阮文”的秀清去看阮文的畫展的時候,當秀清看著那些被全世界的鑒賞家們交口稱讚,隨便一副就能夠賣出天價的畫作而發出感慨的時候,他卻用輕蔑的語氣說道:“像這樣的畫,你想要多少我都能給你畫出來,一模一樣!”

秀清卻下意識的回答了一句,“那不一樣。”

對於秀清的回答,李問隻是笑笑,沒有說什麼,沒人知道這一刻他的心裡在想著什麼。

這些都是一些埋設下的小而散的點,而最重要的一段,依舊是那一段劇情,那一段……不,應該說是兩段回憶,他告訴警方的回憶,以及最後,真正的阮文現身時的回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