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蘭亭集序(1 / 2)

換女成鳳 暮蘭舟 5718 字 6個月前

桓溫現在在大晉就是當年王敦的地位,天下兵馬大元帥。

桓溫雖然情場失意——李夫人被南康長公主接走了,但是官場得意,他越發意氣風發,一個人的氣質會影響長相,桓溫吞並庾家兵權這兩年來,鬢發如刺蝟皮,眉毛若紫石的棱角,一股不怒自危之氣。

不過,在王悅麵前,桓溫收斂住鋒芒畢露的刺蝟皮,虛心請教,“老師,北伐的第一件事已經做成了,第二件事是什麼?”

王悅說道:“打仗除了兵就是錢,兵的問題利用皇帝庾家的忌憚解決了,但是錢的問題比較難,國庫每年的稅收有限,支撐不了大晉北伐的錢糧。你收回西蜀,隻解決了大晉腹背受敵的問題,西蜀的稅銀還不夠大晉軍隊過江。”

桓溫麵露難色,“大晉這些年政局穩定,人口增長,荒地變良田,可是稅銀並沒有明顯增多,就那麼一碗水。皇帝是個明君,已經很節儉了,連造價四十兩黃金的射箭靶場都舍不得,大晉要積攢能夠北伐的錢糧,恐怕我有生之年都很難見到。”

王悅說道:“所以這第二件事,就是開源的問題。大晉這些年的繁榮,稅收卻不顯,是因我父親當年的《僑寄法》,所有南渡來的中原難民都保留原來的籍貫,不用交稅,也不用服徭役。那時候我父親是權宜之計,為了方便中原人在江南紮根生存。都是大晉的人,卻有兩種戶籍。”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三十多年過去,南北已經融合,當年南渡的中原人在這裡開枝散葉,他們下一代人連中原的土地都沒有去過,隻認江南為家鄉。他們和南人還互相通婚。江南本地人對中原人不交稅已有了微詞,這不公平。所以,現在你需要廢除我父親的《僑寄法》,改變國策,進行土斷,把南人和北人納入同一種戶籍,交一樣的稅,一樣服徭役,這些徭役在打仗的時候負責運送糧草,和軍隊一樣重要。”

如果中原人也交稅,那麼大晉每年的稅收起碼能翻兩倍!

桓溫激動的算了算數目:十年,不,八年就能攢夠錢北伐了!

桓溫熱血沸騰,不過,他依然有顧慮,“《僑寄法》乃是老師的父親所定,當年中原人因此法才得以紮根江南,我現在廢止,琅琊王氏也是中原人,也不用交稅,朝中大臣們也大多都是南渡來的士族,突然要他們都交稅,他們肯定會反對的。”

中原文明就是以農耕為基礎的文明,所以鄉土意識占據主流,對家鄉有根深蒂固的情節,這種情節使得人們都不願意離開家鄉,直到永嘉之亂,中原百姓被迫背井離鄉,到了江南,依然不肯改戶籍,以為自己總有一天會回到中原。

王導為了順應民心,就在《僑寄法》裡規定南渡的百姓叫做僑民,保留原有戶籍,他們的戶籍叫做白籍,不用交稅——江南本地人的戶籍叫做黃籍,一個國家,兩套戶籍。

桓溫家族也是南渡士族,屬於白籍,不用交稅。但是桓家曾經被滅族過一次,家族人口和家業都有限,所以交稅對桓家而言不算什麼。

但是像琅琊王氏這種大家族,家大業大,每年要交稅的數目驚人,就像割肉一樣,桓溫可想而知其中的阻力。

如果推行土斷,士族們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王悅說道:“琅琊王氏,潁川荀氏,高平郗氏、還有最近崛起的陳郡謝氏這四個大家族都不會反對土斷的。這個我可以保證,王羲之全家都在會稽郡隱居,不問世事。潁川荀氏現在是荀羨做主,他是尋陽大長公主的駙馬,他會支持土斷。高平郗氏,郗鑒死後,是長子郗曇接手,他是識大體之人,多出來的稅收用於軍費,對郗家世代鎮守京口有好處。至於陳郡謝氏,這幾年和琅琊王氏頻頻通婚,兩家同氣連枝,不會反對你推行土斷。”

“我已經為你解決這四大家族,你至少少了一大半的阻力,剩下的需要你和皇上一起想辦法。”

一步步怎麼走,王悅早就鋪好了路。

桓溫大喜,“多謝老師!”

王悅說道:“我為你掃清障礙,你如今大權在握,有兵權在,強行推行土斷不會太難。你需不拘一格,提拔出身寒微卻有才能的人。他們一無所有,和士族沒有姻親等等牽連,所以不懼權貴,你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需要找他們當幫手。”

前兩年貪婪的士族們企圖將山川河流都占為私產,這讓王悅越發厭惡士族的貪得無厭,古往今來,連皇族都沒有如此奇葩的想法,這些地盤都是天下人分享,誰都可以去,人的貪婪真是無窮無儘。

所以,王悅加速了挖掘士族墳墓的進度,桓溫就是他手中最鋒利的一把鐵鍬,他栽培桓溫,是為了這把鐵鍬更順手,更聽話。

桓溫現在是指那挖那。

土斷無疑會削弱士族的財力和人力。提拔寒門,是將士族霸占的官位強行拔走,讓寒門也有機會當上高官。

桓溫開始主持土斷了。

當然引起了從朝野到民間的軒然大波,基本上南渡的中原人都反對,三十多年都交過稅,服徭役,誰會願意啊!

中原百姓十分懷戀王導,都拿王導的《僑寄法》來反駁桓溫,說他數典忘祖。

桓溫被罵得紫石棱般的眉毛豎起,刺蝟皮般的胡須也張開了,“琅琊王氏都沒有明言反對,你們著什麼急,難道你們都姓王了?”

士族們快急瘋了,王導之子王恬整天喝的爛醉,不問朝政,他們連忙去會稽郡請王羲之回來為王導的《僑寄法》搖旗呐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