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楠是一個從初二就開始寄宿在漂亮國家庭,在漂亮國讀書的留學生——在漂亮國沒有家人的陪伴,獨自生活了八年,現在已經大三了。
從初二開始寄宿,一直到高三畢業,這幾年,寄宿家庭換了兩家。老實說都差不多,都是寄人籬下——父母以為每年花小幾十萬,將她送出來,他們以為自己在這邊過得很好,其實不然。
這邊的公立學校跟國內完全不一樣,公立學校大都是混日子,而且非常亂,很多公立學校食物、學費雖說都不貴,但大都是垃圾食品,而且顧楠的胃也受不了,這些高糖高脂肪食物。
為什麼換了一個寄宿家庭,就是因為飲食的原因換了一個學校。
雖然還是公立的,但評分高了很多——能夠排在漂亮國比較前麵的,不說十分,起碼也有**分評價的優秀公立學校,各方各方都有顯著提升,比原先五六分的好。
因為地段不同,離學校太遠,隻能換了一個寄宿家庭,因為地段的原因,也花了更多的錢。
至於私立,那就太貴了,私立學校大都是小班授課,每個月起碼兩三千美金,還不算研學、遊學、一大堆夏令營以及寄宿家庭的費用,一算下來,每年大幾十萬少不了。
顧楠家條件還行,但也禁不起這麼造的,畢竟這一留學起碼十年。
但哪怕是換了一個好的公立學校,顧楠一個十三四歲的華夏女孩初來乍到,仍然受到了極多的排擠、歧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委屈,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壞種,顧楠隻能忍耐。
與此同時,除了學校帶給她的心理負擔,還有另一個——寄宿家庭。
每年大幾萬的寄宿費用,就跟白交了一樣,就是花大價錢,租的一個小房間。
每天基本上,隻能在學校吃飽了,因為晚上寄宿家庭,一般就是一個漢堡或者三明治,一個香蕉,一罐牛奶。孩子嘛,正在生長發育,她還是避免不了肚子餓。
但她也不能訴苦,因為父母也算是千辛萬苦將她送出來,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夠通過她,進行移民。父母也來到過寄宿家庭,彆人表麵都表現得好好的,但父母一走,當下就換了嘴臉。
慢慢地,顧楠從一個外向開朗的孩子,變得內向,甚至自閉——慢慢地,在幾年國內打下的語言基礎,以及經過一兩年的學習,顧楠完全適應了漂亮國的語言。
正是在這個時候,走進了她的視野,也成為了那個時期,幫她度過一次又一次崩潰難關的精神撫慰的工具。一個另類的,隻屬於她,屬於她跟的幻想世界。
經過一兩年的洗禮,顧楠慢慢沉浸進了這個“虛幻卻令人安全感十足的幻想世界”。
慢慢地,隨著她看的越來越多,市麵上一些,已經慢慢不能夠彌補她的所需,她萌生了寫的想法,文字成為了她訴說委屈、訴說內心世界的途徑。
高二那一年,她寫下了人生第一部《迷霧中的鹿》,也因此,她成績一落千丈。
顧楠可能不是一個天才,但卻是一個很會考試的人——好在從小打下的基礎,前麵幾年的努力,加上一年的拚搏,最後考上了常青藤聯盟的·普林斯頓大學。
而在大一這一年因為接觸到了魔幻、科幻作品,她在靈感的驅使下,寫下了人生的第二本,也正是這一本,或者說這一個小係列的,讓她徹底經濟獨立。
而這個係列的,叫·《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