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捉蟲)(2 / 2)

忙活了小半個月,地裡的小麥都入了倉,秋莊稼也都種上了,交過公糧,就開始分糧食了。

今年是個豐收年,尤其是王莊大隊,畝產創了新高,在整個公社都是拔尖的,比一河之隔的劉莊大隊畝產能高出個二三十斤。

分糧食這天,整個王莊大隊一片歡聲笑語,比過年都熱鬨。

就連一年到頭都拉著一張苦瓜臉的王大孬他娘,臉上也少見地露出了笑臉,逢人就說,“今年年景好,我們家也能分不少糧食,過年的時候,籮筐也能吃上個大白饃饃了。”

王大孬弟兄三個,兩個殘疾,乾不了重活,就老三正常,一個人乾活養活全家,家裡窮的叮當響。

這樣的人家,沒哪個姑娘願意嫁過來,後來傾一家之力,給老三討了個傻媳婦,傻媳婦後來生了個兒子起了個小名叫籮筐,算是把他們這一門的香火延續下來了。

王大孬這樣的人家都能分到不少糧食,家裡都是壯勞力的人家,分的糧食更是成麻袋的往家裡扛,能不高興嗎?

這讓一河之隔的劉莊大隊的社員是又稀罕又眼紅:明明都是一樣的地,澆地的水也是同一條河,為啥人家王莊大隊的畝產就比他們的高?

這必須得組織社員去參觀學習,學到了人家的先進經驗,保不準下一年他們也能成麻袋的往家扛糧食。

劉莊大隊立馬組織了一批社員到王莊大隊參觀學習了,一定要王滿銀他們傳授一下先進經驗。

都是按著老傳統種地,該澆水澆水,該鋤地鋤地,王滿銀他們能有啥先進經驗啊,可要是不說點啥,倒象是故意藏著掖著似的。

王滿銀隻好把隊裡的老莊稼把式都叫到一塊兒,給劉莊大隊的社員們講咋種地。

劉莊大隊的社員聽了半天,都有點懵,這不跟他們一樣種法?不對,肯定是王莊大隊怕他們學會了超過他們。

不管王滿銀咋解釋,劉莊大隊還是一口咬定王滿銀他們是藏了私,王滿銀被冤枉得差點沒給他們下跪。

目睹了整個過程的羅老太,舉著王美清笑哈哈,“啥先進經驗,這都是因為咱二丫,要是咱二丫去劉莊大隊住上個一年半載,他們劉莊大隊也會有好收成,誰叫咱二丫是個福星呢。”

夏收結束了,天兒也一天比一天熱了起來,尤其是入伏後,太陽火辣辣的,在太陽底下站一會兒,感覺都能曬掉一層皮。

天兒熱了,地裡也沒那麼忙了,隊裡的能人利用這段空閒,各展神通的想辦法掙錢。

這個年代,雖然不允許發展私營經濟,不過也是允許個人做點小買賣的,比如會剃頭的,可以挑著剃頭挑子去給人剃頭;木匠也可以給人做家具,會吹糖人的,也可以吹糖人賣……

不過這些做小買賣的,出去的時候隊上要開證明,掙到的錢自己也不能要,要上交給隊裡,隊裡給記工分,到年底的時候再統一分錢。

所以,隊裡也是希望自己的社員能出去掙錢的,社員掙到錢了,大隊也能富裕些。

王愛軍就會吹糖人,農閒的時候,他就挑著個擔子出去吹糖人。

他一般都是去公社或是縣城吹糖人賣。

農村人的日子都過的緊巴巴的,一分錢都恨不得掰成兩半花,沒人舍得給孩子買這種“奢侈品”,也隻有公社或是縣城那些上著班有工資拿的人家,才會給孩子買這種金貴玩意兒。

王莊大隊離縣城不算遠,步行的話,來回也就三個多小時,王愛軍都是早上五六點鐘出發,晚上六七點鐘回來。

王愛軍雖然嘴笨,不過做生意實在,吹的糖人不光造型好看,份量也足,小孩子很喜歡,所以生意不錯,差不多每天都能賺個四五毛錢。

王愛軍每回從縣城回來,多少都會給王美清帶點東西,有時候是一根紅頭繩,有時候是一朵小絨花,有時候是一個發卡……

今天甚至給王美清帶回來一本半新不舊的小人書。

“有個小孩來買糖人,他沒錢,說要拿小人書換,我翻了翻,覺著怪好看的,就用三個糖人跟他換了。”

孫桂枝有點哭笑不得,“二丫才5個多月,哪能看懂小人書?”

王蓮清卻很高興,“我念給二丫聽,”說完,拿著小人書問王美清,“二丫,你想不想聽?”

王美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這是一本《雞毛信》。

擱上輩子,她肯定對這個小人書不感興趣,可架不住她現在精神生活匱乏啊,彆說小人書了,就是一張破報紙,她肯定也會當成寶貝。

王美清衝小姐姐張著小手,憋了半天,原來的咿咿呀呀變成了muamuamua……

王蓮清驚喜道,“媽,二丫會叫媽了。”

這可不是會叫媽了,哪個小孩子到了這個月份,都會這麼叫。

孫桂枝也不說破,笑道,“咱二丫聰明嘛,她這是想聽念書呢,趕緊念給她聽吧。”

羅老太抱著王美清在飯桌前坐下了,“咱坐這兒聽姐姐念書。”

作者有話要說:  我家裡有好幾本以前的小人書,也不知道能賣多少錢……韭菜是個財迷,喜歡營養液和票票……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