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了那麼多年書,為什麼下鄉就什麼都不是了?主·席說農村廣大天地大有作為,這句話不會是假的。”
“肯定是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所以才沒有一絲一毫的作為。”
看看史佳瑞,人家來多久,就為大隊裡辦了什麼事?
有些時候想想,村民們不待見他們知青,真的是村民的原因嗎?
其他知青沉默不語。
半晌,李澤寶問:“什麼方式?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再說了,這裡的人需要我們嗎?”
這也是其他知青心裡的話。
林書藝抿了一下唇,“那就創造機會讓他們需要我們。我們這麼多人,還想不出辦法嗎?”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就像我們之前唱歌,隻要我們團結起來,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平時溫溫柔柔話少的女知青,一旦有想法,眼睛也亮得驚人。
劉愛萍作為剛下鄉的知青,還沒有體會過雙搶、修河、修路的辛苦,聽了林書藝這話,不由熱血沸騰。
“書藝說得對,我們知青團結起來,還有什麼困難能難倒我們嗎?”
史佳瑞看了其他知青一眼,看得出來他們對林書藝這話並沒怎麼聽進去。
如果是剛下鄉的知青,可能還真的抱有在農村做出一番作為的想法,而現在,他們隻想早點回城。
“有些事情你們覺得不可能,但不試一試怎麼就知道不行呢?”
史佳瑞說:“知青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你說得倒簡單。”角落裡,兩個湊在一起的女知青麵露嘲諷之色。
史佳瑞笑了笑:“對我來說,不隻說得簡單,我做起來也簡單。”
那兩個女知青麵上不由一僵。
如果是其他知青,她們倆還能嘲諷回去,可是史佳瑞確實有這本事啊!
知青點的老好人耿連忙出聲:“好了好了,先吃飯,有什麼事吃完飯再好好聊。”
罕見的,知青點開了個大會,新老知青齊聚一堂。
但大家對於幫忙農村的方式還停留在提供資源的想法上。
然而大部分知青在城裡也是普通家庭,就算家庭可以的,在這什麼都是計劃的年代,怎麼可能弄來資源呢?
知青們說了半天,全都行不通,沮喪的氛圍越擴越大。
那兩個女知青咬著耳朵嘰裡咕嚕的說著家鄉話,雖然聽不懂內容,但聽語氣,就知道她們是在嘲諷。
史佳瑞看了她們一眼,側頭看著垂著頭的林書藝,提示道:“為什麼你們是想到為大隊提供資源人脈?”
“我們都是從城裡來的,城裡缺什麼?”
“什麼都缺呀!”劉愛萍懶洋洋地說。
李澤寶側頭看史佳瑞:“你是什麼意思?”
“城裡的各樣供應來自於哪裡?是不是來自於各個大隊呢?”
劉愛萍拍了下手掌:“這個我知道,我們吃的菜,都是從城外的大隊裡收來的,很多時候都不夠分。”
李澤寶若有所思。
耿連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說幫助大隊生產農副產品,然後供應給城市嗎?”
“我是第一屆知青,我們也曾想過,但是大隊裡的地是有數的,扣除計劃生產用的地,其餘的地要種農副作物,種糧食,騰不出來。”
挨著耿連坐的一個高瘦男知青林世盛說道,“我也提議過種果樹,但是因為那一片橘子林,以及果樹周期太長,大隊和村民都不同意。”
“難道就沒有周期短的植物嗎?”劉愛萍疑惑地問,“種青菜,曬成菜乾也不行嗎?”
李澤寶突然開口說:“周期短的作物,我想到一種,種蘑菇。”
林書藝側頭看李澤寶:“蘑菇確實很合適,但我們上哪拿菌種,上哪學習種植方法?”
其他知青沉默著,他們都是城裡人,吃過乾蘑菇的次數也不多,根本就不知道種植方法。
林世盛問:“你們有認識的人在農科院嗎?或許可以寫信問問。”
史佳瑞全程安靜聽著,見他們提到了蘑菇,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農副產品,生產周期也短。
她當然可以提出方案,並且提供所有的資料,但是這樣有什麼意思呢,其他知青沒有參與感,又怎麼會真正下功夫去研究呢?
史佳瑞讚同道:“蘑菇的種植周期確實短,雖然活比較繁瑣,但也比下地輕鬆。”
一聽到種蘑菇比下地輕鬆,有幾個知青頭往上抬了抬,顯然的,很多人都不樂意下地乾活。
特彆是水田,那真的是什麼情況都可能碰到,對於從沒下過地的知青來說,這比其他農活還要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