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會開下來, 史佳瑞就覺得累,也沒弄到什麼有價值的消息。
各個大隊都有自己的心思。
如果副業能那麼好發展,公社和大隊早就擺脫貧困了。
史佳瑞覺得草菇有成熟的技術和技術人員,可以繼續發展的。
隻是考慮現實條件, 像內河大隊, 那真的是偏, 也就沒辦法了。
史佳瑞歎了口氣,公社菇棚的技術人員經驗不足, 她還得接著去處理問題。
這一忙碌,就忙到了傍晚,讓她沒想到的是, 內河大隊的大隊長和支書竟然沒回去,就蹲在菇棚外圍等著。
兩個瘦削的老頭兒,穿著洗得泛白的深藍色衣服, 在冷風中縮著肩膀。
“史知青。”兩人叫住史佳瑞, 見她看過,不由麵色局促。
“你們還沒回去?”史佳瑞驚訝地說, 據說從公社走路到內河大隊要三到四個小時。
“我們知道你厲害, 能不能請你幫幫我們。”
“我…我的能力有限,不見得能幫忙。”史佳瑞的喉嚨有點緊, 想到了自己當初去紅安縣看到的那些大隊的乾部。
有趾高氣昂當土皇帝的大隊乾部,自然也有一心想著大隊的乾部,礙於現實條件, 太多的無能為力。
史佳瑞歎了口氣, “我們到公社的食堂裡說話吧,這風有點大,聽挺冷的。”
她在公社這邊住的話, 吃的都是在公社內部食堂解決的。
她找食堂的嬸子要了兩碗熱水,又拿糧票點了三碗麵。
“我們邊吃邊聊,你們跟我說說你們大隊的情況吧。”
內河大隊的人都姓陳,陳隊長說話比較囉嗦,人口、家禽牲畜等都說了個清清楚楚。
陳支書補充了田地、山林等信息,。
史佳瑞從他們的話裡分析出他們更傾向於種果樹。
良好品種的果樹並不好找,農研所也不是誰都有門路能找到的。
他們這樣偏的地方,也基本不可能成為種植試驗點。
史佳瑞能想到很多能種植的東西,可是現在華國的狀況,很多東西根本沒法流通,也沒那個條件去使用。
而且扣除了計劃耕種用地外,剩餘的土地,內河大隊能選擇的就更少了。
史佳瑞不想給他們太多的希望,隻說她現在幫不上忙,但可以幫忙聯係下農研所的人,看有沒有合適的作物。
內河大隊的兩個乾部也知道自己大隊的情況,沒有說一定要史佳瑞幫忙想出辦法。
實在不行,他們也隻能認命,想辦法完善條件種草菇了。
這次開會過後,公社又找各大隊單獨開會商談。
大隊無論要發展什麼副業,規定的作物種植計劃都不能縮減。
其中內觀大隊依然堅持種西瓜,他們打算找種子站、農研所等工作人員幫忙指導。
他們還就跟大石大隊杠起來了,非要把西瓜種出來不可。
兩個大隊的積怨已久,內觀大隊怎麼都不肯跟大石大隊低頭,去要西瓜種子和討教種植經驗了。
內觀大隊覺得大石大隊能種出西瓜,他們也能種得出來。
公社領導勸說了,內觀大隊不改變主意,他們就懶得再管,畢竟副業發展完全是大隊自己做主。
再說了,公社的事情忙著呢,他們當乾部的沒那麼閒。
春雨淅淅瀝瀝下著,河水開始漲了,新修的水泥橋就讓人踏實多了,不用再擔心橋會被衝垮了。
公社再次擴大了菇棚,準備擴大香菇的種植規模,通過調查,他們發現大石大隊的這種香菇袋種植技術是獨一家。
再加上香菇的價格比乾草菇高,他們自然不能放過這次機會。
官山大隊乾部不知道哪來的消息,得知香菇的生長周期長,主動跟公社請求學習這個技術。
他們自己有磚窯,有現成的磚,再選擇合適的地方蓋了菇棚。
無論是他們的態度和行動都很積極,公社也同意了。
因為東川公社大肆建菇棚擴大生產,加上國內、外貿的訂單不斷增加,吸引了市領導的注意。
市領導要下公社來視察東川公社的生產工作。
黃主任得到消息的時候,市領導已經到半路了,他忙讓人去大石大隊請史佳瑞。
據說大石大隊有兩個新品種的草菇出了點問題。
市領導視察工作,史佳瑞作為最為了解蘑菇種植的人,自然要在場。
好在大石大隊到公社這條路已經修好了,表麵上看成土黃色,好像泥土地麵一樣。
然而就算下著雨,拖拉機開過去也穩當得很,完全不用擔心車輪會陷進泥坑裡,或是泥水濺滿車身。
潘慶一接到公社的電話,就讓石有田連忙把史佳瑞送去公社,而他自己也沒閒著。
如果沒有意外,市領導肯定會來大石大隊視察,除了菇棚,更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那條黃水泥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