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引君入甕(2 / 2)

農門女財神 般若 4920 字 11個月前

他這一輩子自認為還算是個英雄,楚瑜雖說算不上英雄,但絕對是個梟雄,甚至他覺得楚瑜若是一直當攝政王,未必就不是蟠龍國的一大幸事。

可突然讓自己撤兵,邊打邊退,為的是繃緊了許韻兒的神經,甚至不惜用這件事去打擊許韻兒,是不是做的有些大了?

再次看著落款的位置寫著平安兩個字的時候,隻覺得自己恨不得飛回上京去看看,年幼的皇帝醒了,為什麼一點兒風聲都沒有?

就在他接到信的同時,永寧縣的尉遲謹也接到了一封信,信的落款也是平安二字,這代表著是皇上的親筆信,信中讓他帶著兵馬即刻啟程回京,並且一定要趕在楚瑜到上京之前。

算算時間,需要日夜趕路,如果再有父親且戰且退的阻攔楚瑜的將士,那麼他就一定會按照皇上的吩咐,提前到達上京的。

當晚,尉遲謹下達領命班師回朝,留下駐守的兵士是楚瑜的舊部,這些人一直都在永寧縣。

離開之前,尉遲謹又見了這些人,並沒有留下什麼話便離開了。

“還有三百裡到上京。”探子單膝跪倒:“王爺,前麵是一條河,易守難攻,尉遲霆已經退守到河對麵了,並且拆了鐵索橋。”

楚瑜額角突突的跳了好幾下,朝廷無君,朝臣必然會亂,縱然邱嶺南有尚方寶劍,卻也不是萬能的。

他認為尉遲霆且戰且退,是因為糧草不足,再加上秋後就入冬,將士們若不是早些回到上京,隻怕要挨凍了。

再看楚瑜這邊,這些人都是從葉城而來的,濕熱的環境到乾熱的北方,簡直讓他們受不住,經常有兵士早起的時候要流鼻血的。

速戰速決才行,既然尉遲霆扯了橋,那自己就再建一個橋出來。

尉遲霆站在河邊,按著一條條船猶如長龍過江似的撲了過來,那些兵士湊立在船頭,皺了皺眉抬手:“弓箭手,準備!”

河邊,站了遠遠一大溜的弓箭手,手中的弓,背後的羽翎箭都齊刷刷的擺在箭筒裡。

得了主帥的命令,下麵這些副將則各司其職,對準了正在靠近的將士,抬起手中佩劍:“放箭!”

楚瑜立在船頭,盯著猶如蝗蟲一般飛來的玉翎箭,沉聲:“備盾!”

讓楚瑜沒想到的,河對麵弓箭手打了不到一個時辰,竟突然都消失了。

抬起手:“停船。”

楚瑜望著空蕩蕩的河對麵,他感覺到自己好想被牽著鼻子走,這些人似乎在引著自己去上京呢,為什麼?

謀士都過來出謀劃策,楚瑜卻被勾起了鬥誌:“本王,三天後就要到上京城下,眾將士聽令,我等為匡扶蟠龍國江山,雖死猶榮!”

小船建成的浮橋,楚瑜手底下的十萬將士一夜之間都到了河對岸。

且戰且退的尉遲霆看楚瑜過來了,下令快速撤退,所有人不得戀戰。

朝廷嘩然,尉遲將軍敗北了,已經到了上京三十裡外,卻沒有進城,駐紮在城外難道是想要和楚瑜決一死戰?

此時,尉遲謹翻身下馬:“父親。”

尉遲霆這些日子簡直要嘔死了,一輩子打仗,隻有這一次在所有人眼裡都是輸了的,一世英名就這樣沒了。

“接下來怎麼做,你知道?”尉遲霆問。

尉遲謹搖頭:“父親,您看看這個。”說著,從懷裡拿出來當初的那封信,指著落款的地方:“既然皇上已經醒來,為何不露麵?”

“唉,隻怕這是引君入甕的計策啊。”尉遲霆抬起手拍了拍尉遲謹的肩膀:“我兒需打起精神來,切不可辱沒了尉遲家的英名才行啊。。”

“報——。”探子來到門口處:“尉遲小將軍,您的家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