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想發單章,有些事沒法忍(1 / 2)

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4272 字 8天前

上一章,有人說我是草原吹。

請問看過我上本《晚唐浮生》嗎?

那本主角是怎麼打草原牧民的?

上本書裡,草原的優勢、劣勢講得十分清楚,中原的優勢、劣勢也十分清楚。

客觀看待都不會了?又是二極管思維,非得非此即彼是吧?

有沒有一種可能,雙方都有自己的長處?

上本書我寫了很多了,這裡不多複述,隻簡單講講。

草原的優勢是什麼?

一、環境艱苦,所以民風勁悍,吃苦耐勞。

蒙古人遠征最苦的時候,沒有水喝,拿刀尖戳一下馬屁股,吮吸一點。

有時候實在沒吃的,帶著人、獸骨頭在身邊,扛不住了熬一熬。

草都吃過,雖然沒營養,但可以飽腹,自己騙自己。

草原上還有各種災害,有仇殺,所以導致人比較悍勇,不是特彆怕死。

這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草原人一旦入了中原,過上一兩代人的好日子,馬上就吃不了這些苦。

二、補給方便。

草原上打仗,其實是沒啥運糧車隊的,基本都是男女老少趕著牛羊隨軍。

舉個例子。

唐代涇州、原州一帶有很多吐蕃人,他們怎麼來的?

很簡單,和唐朝邊鎮節度使打仗,吃了敗仗後,男丁跑路,把老弱婦孺和牛羊帳篷留了下來,被唐軍俘虜,就地安置。

唐前期西征,有一個重要特征,那就是不像漢代那樣以舉國之力從後方輸送糧草。

那麼他們如何解決後勤問題?

攜帶乾酪、肉脯等高熱量食物,征發蕃部人馬,讓他們趕著牛羊隨軍。

高仙芝從安西四鎮去怛羅斯,大家可以在地圖上看看距離,嚇不嚇人。他還要翻越天山,進入已投靠大食的敵境,靠什麼補給的?

這可不是一個兩個人,那是一萬唐軍、一萬四鎮民兵,外加五萬葛邏祿等雜胡,人人有馬,還不止一匹,速度極快。

唐代在西域打仗,極少聽到有糧草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想過嗎?

他們的後勤已經“胡化”了。

唐軍出兵,隨軍的蕃兵數量遠遠超過漢軍,且數量經常是好幾倍。

有時候唐軍就出動幾千人,卻帶著好幾萬蕃人騎兵隨征。

再舉一個例子,契丹阿保機西征,從東北一路打到西北的高昌,也就是天山腳下的吉木薩爾一帶,全程走草原,靠什麼補給?

邊放牧,邊前進。

阿保機大軍可不是什麼小數目,號稱“三十萬”,擠擠水分,十萬以上的草原丁壯還是有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