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本就是信仰聚集生成之所在,佛法就是信仰所傳承下來的精華,佛門無數僧人與信眾相信誦讀遵從佛法能夠導人向善,為世界帶來大美好。
雖不如神教那般執拗半點不可褻瀆,但在佛門中人眼裡看來,普陀山就是佛門的聖地,是全天下最慈悲,最祥和,最平靜的聖地,這樣的地方同樣是輕易不可觸碰的。
何況在佛主驚鴻一瞥當中,李子冀不僅斬斷了普陀山,還劈開了佛塔。
佛塔乃是儲存無數年來佛門高僧圓寂所留之舍利的地方,人死為大,人死為聖,可謂是聖地之中的聖地,同樣不容侵犯。
李子冀那一劍完全可以說是斬在了佛門無數僧人的最不可觸及的底線上,甚至要比斬下他們的頭顱還要更加的難以接受。
所以戒語,戒心,戒念三人才會不惜性命的來這裡要殺他。
如果按照這種情況進行下去,李子冀可以肯定以後來找他生死戰的佛門僧人隻怕會源源不斷,這些僧人不怕死,他們為了守護內心的聖地,清除眼中的妖魔,他們甘願為之付出生命。
某種意義來講,當遇到這種聖地被毀,佛門命脈被斷絕的事情,平常時刻或許要比神教退讓容人的佛門僧人反而會展現出比神教還要更極端的虔誠和癡迷。
而麵對這絡繹不絕可能會前來挑戰自己的佛門僧人,李子冀絕不會認為自己能將所有人全都殺死。
永遠都不要小瞧當世最頂尖修行勢力的能力。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李子冀將前來挑戰的僧人全都殺死,可除了和佛門結怨越來越深之外,完全沒有任何好處。
但要他為這還沒發生的事情做出解釋與承擔,這同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西風上前兩步,看著小沙彌戒難問道:“佛主要殺他?”
如果是佛主要殺他,那就已經沒有了回旋的餘地,這件事會立刻通報聖皇,由聖皇出麵與佛主溝通,如果無法解決,那麼聖朝要麼坐視不理,要麼動手與佛門開戰。
無論哪個結果,都是聖朝不希望看到的。
天下將傾,誰也不願意橫生枝節。
戒難搖了搖頭:“佛主說,菩提自性生諸萬法,行深般若見諸實相,平等十方無所不至,入塵不染,出塵不失,生滅得失在沿途,歸得寶所皆空寂。”
李子冀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覺悟自性,修行智慧,萬物平等,進入世俗而不被世俗所染,離開世俗也不會失去自性與智慧。
一生得失成敗,生滅變化都隻是修行路上的經曆,最後回歸本心,勘破萬物無常與虛幻,不再執著於表象得失。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得出,佛主雖然驚訝於自己的驚鴻一瞥,但是卻並不在意眼中所見未來的發生,佛主認為一切都是修行所必須經曆的,佛無處不在,不必拘泥於一座普陀山。
從這句話中就能夠看得出來,佛主對於李子冀秉持著一個平常目光,順其自然發展,並不會因為看見未來而橫加乾涉。
“既然佛主都不打算插手,為何佛門偏要盯著不放?”
李子冀看著戒難。
戒難道:“我也曾問過師兄這個問題,師兄回答說,世上隻有一位佛主,但僧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