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餘波(1 / 2)

餘波

王逸之旗幟鮮明的表示抗戰,這本來是完全違反了主流價值觀的行為,在軍方與內閣的推波助瀾之下,將其演講和《知識青年從軍歌》一起擴散到了整個明國,因為王逸之也被包裝成了一個純粹的愛國者。

大勢因為一個人而逆轉,在某種機緣巧合之下,王逸之做到了這種堪稱壯舉的事情。

然而,內閣和議會的博弈還沒有開始,南方集團軍磨刀霍霍還沒有出發,南方的土人就支撐不住,浩浩蕩蕩的派出了使節團宣告投降。

不僅僅拿出了大量的賠償款,還交出了十幾個土人凶手,可謂是誠意十足。

這種情況著實驚呆的不少人,就連內閣和軍方都措手不及,完全沒有應對的準備。

究其原因就在於王逸之的演講稿和檄文上麵,這種如同國戰一般的狂熱之文一出現,不僅僅是把土人嚇壞了,就連米國也膽戰心驚。

雖然南方土人侵犯邊境是米國在背後挑唆,可是這並不意味著米國想要親自下場跟明國開戰,尤其是現在國內經濟情況糟糕,各方麵都沒有做好準備的前提下。

“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這種殺氣騰騰的宣告就如同一個屠夫揚起的砍刀一般,即便是知道是威脅,可是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落下來。

在米國看來,區區土人還配不上這段檄文,明國分明就是殺雞儆猴,朝著米國來的,就是要跟米國全麵開戰。

眼看著這仗是打不起來了,彆人都把腦袋湊過來讓你砍,堂堂的天朝上國不至於去乾那種不教而誅的事情。

內閣提出了三點要求,割地、賠款、歸還俘虜和屍體,尤其是鄧將軍的屍骨。

這三個條件的內容非常苛刻,其中割地更是百年以來的第一次,賠款則高達一億三千萬銀元,相當於土人一年的生產總值。

原本以為南方土人會惱羞成怒,或者討教還價一番,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電報發出之後,土人竟然全盤皆受了。

也許是知道米國不撐著自己,土人也就沒有了底氣,現在趕緊想要解決爭端,在明國大軍沒有發難之前,就不給明國留任何的借口。

明國內閣很滿意,畢竟打仗有可能會輸,通過談判的手段能獲取到的資源,才能顯示出內閣的高明。

唯有軍方非常失落,可是扯出這件事的人是王逸之,讓他們就算有脾氣也隻能往肚子裡麵咽。

這一切跟老百姓沒有關係,一個個吃瓜群眾在私底下看熱鬨,除了少部分人酸溜溜的認為王逸之有些霸道,欺負外國友人外,大部分人還是稱讚王逸之大漲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