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77 話癆春(1 / 2)

第77章話嘮春

阿春滿臉寫著“給我康康, 我要康康”的進去,可惜那段早就拍過了,電影都進入尾聲階段了。阿春十分的失望。

衛思榮還生氣呢:“你不如等後年先來啦!”

忙於工作的端水大師阿春:“我特地的, 免得影響你入戲。”

後者被她氣笑了:“是哦, 講得好有道理……我信你才有鬼, 還是撒旦那種。”

劇組的人看到兩個人打打鬨鬨, 都表示無任歡迎,因為阿春請客下午茶。衛思榮這時候也有了些家底,沒少在劇組請客,不知道的還真以為兩個是一對——倆敗家仔。

拍攝接近尾聲, 大家也都很放鬆了。

這部電影是藝術片,還是內容比較晦澀但情感表達十分奔放的類型, 顯然如果放在西方國家會比較受歡迎, 放在紅港這種說封建也封建說開放還很不開放的地方,結果也隻能是撲街。

不過導演是老導演了,早就預計好會票房不太好,所以其實預算也很少, 這部是衛思榮還沒紅的時候訂好的, 六個演員全都是新人價,就這樣他還算新人裡價格最高的明星臉呢。

阿春看過這電影,純粹的藝術片,但在內容深刻上明顯不如另一部去年的大熱。

至於《一天》它在類型上屬於商業片,隻不過內容多了一些藝術性, 不算純商業片。

本來阿春是有一點期待自己能不能趁著年代早混個紅港的電影獎項, 但是唐君生在說幫她報名國外獎項的時候跟她說了,去年的電影公司要報的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甚至最佳男主之類的大獎主要會報《最好拍檔》——潛台詞, 彆抱希望,畢竟在新戲劇,還是三位老板是大頭。

不管是從公正一點的角度還是非公正一點的角度,《一天》都不占優勢,阿春也就放棄那個閒心折騰紅港的獎項什麼的了。

三大的倒是一定要爭取一下,她還剪了《一天》歐洲版的特供片。

最後的結果是衛思榮告訴了阿春他不斷循環的真相,阿春這一次主動跳了樓。

“這是記者的職業不是嗎?”

“如果我這次真的死了,我希望曝光整件事的人是你。”鏡頭給到阿春的家,裡麵都是各種獎狀,報道,都是她曾經的豐功偉績,一個有信念有野心的女記者形象躍然浮現在眼前。

“阿春”這個角色在之前的版本裡更像是凸顯阿榮的工具人,但在這一版的特供版裡,阿春削弱了愛情的部分,不是沒有而是顯得更含蓄,更曖昧。

“做記者的第一準則是要客觀看待事物。什麼是客觀?真的有客觀存在嗎?一篇報道,隻要寫出來,就一定不會是客觀的,我們不過是在假扮客觀,來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

“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記者。”

前三分之二的部分在製造美好,後三分之一的部分在撕裂美好。

結局是阿春爭著眼睛躺在地上,鮮血淋漓,背景音說著那些話。

“這位是我們的新主編。”鏡頭裡重新出現了衛思榮,這次他沒有西裝筆挺,更生活化的裝扮,很自然地站在那裡,對著大家微笑。

他的襯衫上掛了隻鋼筆,跟之前阿春用的鋼筆一模一樣。

這個版本是阿春剪的最久的,包括最後一個鏡頭都是她懵衛思榮,叫他演得囂張臭屁一點。

凡是有能力的人都是不好控製的人。

在此基礎上,《一天》其實本質上就是個傻白甜的戀愛故事,阿春這麼一剪,“阿榮”和“阿春”就在職業上起了一個傳承的作用,今天的阿榮,就是昨天的阿春。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個職場劇情。

由此而來,那些曖昧的愛情就帶了幾分社會色彩,角色完全調轉,從大男主爽文變成大女主爽文。哪怕阿春死了,但阿榮也不過是延續她的精神的一個傀儡。

但是換個角度,說阿春為了斬斷阿榮的循環帶著對這世界的失望去死也可以。

再有就是對媒體行業的探討,衍生出記者們的眾生相。

或者多種原因都有,電影藝術的魅力,人們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所以阿春始終沒有砍掉情感部分,f國人總喜歡浪漫,阿春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為愛人去死了,r國的那些少女心音樂就都變成了成人向的英文小黃歌。

當然重點還是在於人性。眾所周知,三大還是最喜歡人性主題,隻要圍著人性轉,愛啥片子啥片子。

這也是阿春要修改的原因,原本的“阿春”太紙片人了。

不過因為沒有人看過,阿春自己也不知道普通觀眾的觀後感怎麼樣,雖然說是為了套獎,其實也有在歐洲那邊再賣一份的打算,畢竟她以後想拍藝術片,紅港肯定是要撲街的。

總不能每回都自己賠錢,她想拍的題材太多了。

“這麼了不起哦,”衛思榮聽說阿春是來做這個的,搭搭她的肩膀:“一定去的,還怕你紅了飛了我呢。”

他看出阿春的緊張了,去國外哦,那麼大個電影節,緊張都不出奇。

阿春拉著他的胳膊,力道不輕的搖來晃去。

“你紅了不要忘了我就好啦。”

衛思榮被她搖的像摸了電門,渾身上下哆哆嗦嗦地逗她:“我……做……鬼……都……不……會……放……過……你……的……”

阿春失笑,爛gag之王。

沒多久,副導演叫人繼續拍戲,衛思榮把林珊珊介紹給阿春,阿春看到本人,有點恍然,這位演技確實很好,就是運氣不太行,後期去演電視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