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報恩(1 / 2)

反派但求一死 鴿蘇拉 9838 字 3個月前

霧月樓。

陽光照進來。

魏知白伏在蘇試膝頭, 落下淚來。

他本來是個很堅強的,很擅長忍耐痛苦的人。

但也許人就是因為得不到安慰才變得堅強的。

蘇試並不擅長安慰人。

他的手摸到魏知白臉上的淚水, 他抬起他的臉,告訴他:

“眼淚洗不掉痛苦, 但思考可以。

痛苦並不珍貴,但克服痛苦的經驗卻是。”

魏知白哽咽著道:“可是我不會思考!”

思考太難了!太難了!嗚嗚嗚嗚嗚嗚!

他又趴了下去, 抱著師父的腿哭。

蘇試兩隻手蓋著他的臉蛋道:“有時候,一個人靠自己的體悟明白一個道理是很痛苦的。但你彆無選擇——要麼更上一層樓,要麼被毀滅。”

魏知白擦擦眼淚道:“師父, 你看。如果有一個富人出於善心, 向窮人施舍糧食、財物,就會引來許多人想要騙他的錢。一個人如果無私地幫助彆人,他周圍的人就會想讓他替自己做事,把本該自己做的事都推給他,不是嗎?”

蘇試微微歪頭思考了一下:“是, 也不是。

“張三很強勢, 誰見了他都怕, 沒人敢去招惹他, 每個人都在他麵前儘可能表現出友善、尊敬的樣子。

李四性情溫和,願意不計回報地幫助彆人, 人人都當他是個老好人,有些人甚至覺得,像他這樣沒脾氣的人,一定十分懦弱, 對自己是絕不會有什麼威脅的。於是各種各樣的人,都在他麵前卸下麵具,暴露出了他們本來會在人前遮掩的真實一麵——有些人仍感激李四的幫助,就像他們會感謝其他人一樣;有些人則開始提更多的要求,甚至頤指氣使,想要隨意地使喚他。

那麼,是不是看起來張三很厲害,而李四很可憐呢?”

魏知白點點頭道:“所以這個世界上,願意幫助彆人的人才會那麼少!我就是因為去幫助彆人,才會變得這麼倒黴!”

蘇試微微一笑道:“但你想一想,哪一個人能更清楚地看清‘人’呢?”

魏知白皺起眉頭。

蘇試道:“你可以認為,因為你熱心助人,叫想占便宜的人看到了,都想占你一分便宜,害你倒黴。但你也可以這樣想——正因為你是一個包容的、沒有壞心眼的、無害的人,所以是你,而不是彆人,可以無差彆、無遠近地品鑒出一群人的品性的高低優缺。是你,而不是彆人,可以輕易看穿一個人的本質——人們在不知不覺間,就向你展露出他們本應當拚命掩蓋的內心的真實——包括那些脆弱的溫柔,和卑劣的欲念。

如果你始終保持這種寬博,你慢慢地就會學會,如何正確地區分他們,使他們各歸其位。在你麵前,明珠不會蒙塵,無人得以欺世盜名。”

魏知白道:“可是,我還沒有學會看破。我不想因為幫助彆人而倒黴,我已經不那麼想幫助彆人了。”

蘇試道:“如果你的幫助是珍貴的,那你也應該明白。你隻是一個人,你的力量和你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將‘善’儘可能傳播出去,你就應該將‘善’,交給同樣樂於助人的人。當一個好人和一個惡人同時需要幫助時,你選擇了幫助惡人,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你應該明白,這是你的不明智。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因為孺悲的求教之心不誠,孔子拒絕了他。孟子道:‘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不教,是為了使他醒悟前非,正心以求學。所以,不教,也是一種教。

有些人,你幫他,不能使他向善。你不幫他,他看看什麼樣的人能得到你的幫助,得到你幫助的人又得了什麼樣的收獲,他才有可能易惡至中,棄邪從正。

那麼,不幫,也是一種幫。”

魏知白道:“可是這麼難的道理,你得遇見多少好壞不等的人才能弄懂!要是好人在明白這道理前就死了呢?我想很多好人,也許幫著幫著就不想再當好人了!”

蘇試道:“好心總是會有好報的,隻是未必以你以為的方式顯現罷了。”

魏知白吸吸鼻子道:“我好倒黴,我不懂。”

蘇試道:“因為欣賞你的‘善’的,未必是被你幫助過的人,而是和你有同等美德的人——而他們欣賞你,並不需要你幫助他們,給他們帶來了好處。壞的人看到你的好,他會想利用。但好的人若是看見了呢?他們會記在心裡,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你卻並不知道誰幫助了你,甚至不知道他們已經幫助了你。最美的善意,往往是最難以知曉的。如果你沒有去幫助村民,而是仗著武力對他們耍威風,那麼守林的老爺爺看到你是這樣的人,他還會冒著生命危險來救你嗎?

你的善行並不一定會打動被你幫助的人,但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的人之中,心靈美好的那部分會被你打動。

因為你們本來就是同一種人。

幸運從來不純粹是天賜,它是一種積累和轉換。是一種美好催生出另一種美好。”

魏知白道:“可是,如果善報存在於看不見的地方的話,大家對於做善事,還是會很快就心灰意冷的吧。”

蘇試道:“並非如此。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人的本性果然是善的嗎?

我見懵懂未知的小兒,倘若犯了錯,勇於承認使他得到表揚或者寬恕,他就會變得誠實;如果承認後換來一頓暴打,他就會選擇說謊。

如果用哭鬨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就會變得喜歡哭鬨。

把嬰兒放在人堆裡,他就學習人的行為舉止;

如果把他放在狼群裡,他就會長成狼的樣子。

剛出生的嬰兒心中,沒有是非、善惡、愛憎,而是混沌的。

他隻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但善與利並非對立。

善,它讓你獲得更多的人的喜愛、信任、尊重……而這些是可以轉化為財富、權利和名聲的。

人心向利,利歸於善。

而短視的人無法理解這一點。

這個世界上的‘惡’,不過是對‘善’的拙劣模仿。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大盜看到聖人受萬民愛戴,坐享天下的財富。

他嫉妒聖人過這樣美好的生活,看到人們讚美聖人聽陽春白雪是一種高雅的行為。於是便去模仿聖人的言行,去聽一聽根本不懂的音樂,也想要叫人讚美他品味高雅。他不知道人們愛的是聖人美好的心,將這心生發出來的一切行為都視為美好。

他模仿聖人,非但沒能增益一點高雅的情操,反而滋長了心中的虛榮和虛偽。

大盜終其一生,不過是在向聖人東施效顰而已。

得利的未必善。但‘善’是如何轉化為利的?誰越能明白這一點,誰就越能得到‘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名逐利者雖眾,然而大道歸利於善。”

魏知白卻想起田恬翠的事——

田恬翠沒有去自殺的時候,八婆們都認為她該尋死,仿佛這樣才能證明田恬翠是個純潔的、有羞恥心的好姑娘。但要是她們自己遇上這樣的事,她們就一定不會這樣想了。而田恬翠們卻不會認為被□□的八婆去尋死,才是純潔的八婆。這個世界上,八婆的數量遠遠要比田恬翠多。由此可見,活在這世道上,對於好人來說要難得多!

魏知白重重地歎口氣道:“當好人,太累了!”

蘇試道:“從前,有一個不孝子,叫做舜。他的父母偏愛小兒子,想要一同謀取舜的財富。兩次設計殺舜,舜都設法逃脫。舜的父母不欲舜娶妻,舜便枉顧父母意願,不告而娶。

父母欲他死,他卻不願死;父母欲求其財,他卻不肯給;父母不欲他娶妻,他卻私底下偷偷地娶。如此忤逆父母,也難怪不被父母所愛,要前往田間嚎啕大哭了。”

魏知白聽得一臉癡呆:“舜是堯舜的舜嗎?舜帝不是聖人嗎?”

蘇試問道:“舜的父母是否會認為舜是一個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