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海都的覺醒(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阿術的營帳內,爐火正旺,溫暖宜人。一桌酒菜極其豐富、奢華,擺滿案幾。

麵食、肉食、奶食、茶食,各色美食應有儘有。特彆是“紅食”、“白食”更是琳琅滿目,種類繁多。

在蒙元中把肉食稱為“紅食”,把奶製品稱為“白食”。

麵食中除了包子、餡餅之外,居然還有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餃。

紅食中以則羊肉居多,這一點也是符合宋、元時期飲食習慣的。魚肉必不可少,畢竟緊挨著曲薛兀兒澤,冰麵上鑿個洞便可以捕魚了。甚至還有一碗珍貴的塔剌不花肉,也就是土撥鼠肉。

天寒地凍的也不知道忽必烈是怎麼找到的這玩意,當然了肯定不是忽必烈本人動手去尋找。

奶食中奶酪、奶酥以及奶酒整齊的擺放著。

遊牧民族多以肉食,所以奶茶對於蒙古人意義重大,甚至有順口溜,三日可以不吃飯,但一日不能不飲茶。

但見,桌子上一碗添加了黃油、炒米的奶茶還在冒著熱氣,散發著淡淡芳香。

一盤炒韭黃格外顯眼醒目。

寒冷的冬季,大軍遠征期間還能吃到蔬菜實屬不易。

宋元時期,韭菜的培植技術得到重大突破。冬天,人們將韭菜隔絕光線,種植在地窖之中,令其在黑暗中生長。

韭菜由於沒有陽光的照射,故而無法合成葉綠素,其長出來的新葉變得黃嫩,所以又稱“韭黃”。

“嗬嗬,這可是壯行飯?”阿術看著桌麵上擺放著的奢華的飯食,歎息道。

“壯行飯”也就是斷頭飯,或稱辭陽飯,人生中最後一餐。

“**不過頭點地,寧做撐死漢,不做餓死鬼。”這種傳統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莊王。

當年楚莊王剛剛平定國內若敖氏的叛亂,一大批楚國貴族即將被處死。這個時候的楚莊王為了拉攏人心,彰顯德行,遂下令:“每人均已飽食。”

楚莊王的這一舉動令這些將死之人感激涕零。

“斷頭飯”自此從列國中推廣開來,一直沿用至今。

忽必烈的一生極其推崇漢文化,自然也是知道“斷頭飯”的。

“大將軍請用膳。”帳篷內一名怯薛軍將領行了一禮,說道。

“有勞這位兄弟轉告一二,就說阿術多謝大汗皇帝陛下。”阿術自知難逃一死,臨死之前依舊表達了對忽必烈的感謝,期望自己的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