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深陷泥潭的伯顏大軍(2 / 2)

趙昺身為皇帝,自然是深諳皇帝老兒的心思,故其話未說完,便將自己的猜測推翻了。

“官家所言甚是。鐵穆耳必然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江怔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莫非是故意為之?”陳吊眼剛說完,便連忙捂住嘴巴,坐在那不再言語。

故意為之,這可就是個大問題了。

為何故意?目的如何?一時間趙昺等人陷入沉思之中。

“大位。”末了,趙昺緩緩說道。

“如此便解釋的通了,結合阿術在勢力占優的情況下竟然一敗塗地,隨後又不明不白的死去。臣鬥膽猜測,阿術和伯顏以及鐵穆耳之間必有某種聯係,或者說放任某種事情的發生。”趙與珞分析道。

“官家,臣亦有此疑惑,而且臣覺得忽必烈必然是得到了某種風聲,才不惜暗中除掉阿術。”話已經挑明,陳吊眼也不藏著掖著了,直截了當地說道。

阿術之死本就疑竇叢生,知情者更是一個個接連莫名其妙的死去,不能不令人懷疑。

“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趙昺口出驚人之語。

“嘶!”趙昺的話一出口,眾人驚愕,低頭不語。

伯顏雖不是什麼都點檢,更不可能當上天子,但鐵穆耳可以啊。雖然大家都很明白這個道路,但趙昺卻把三百三十年前的陳年往事說了出來。

趙昺什麼話都敢說,可問題是這話沒人敢接啊。一時間,趙與珞、陳吊眼、江怔等高級將領一個個恨不得把頭埋在膝間。

皇帝敢說,大臣不敢接。

君臣之間經過討論,認為伯顏大軍之所以行動遲緩是有意為之,懷有一種走一步觀察一步的目的。

再結合到忽必烈的中軍竟然“輕而易舉”被海都的兵馬所突破。

一係列匪夷所思的事情綜合研判下來,趙昺等人得出了一個結論,忽必烈之死是鐵穆耳勾結伯顏、阿術等人一手造成的結果。

忽必烈如果勝,伯顏大軍則返回大都發動一場逼宮政變;若忽必烈敗了那就更好辦了,天下當以能者居之。

世事難料,豈能儘如人意。

故而,在大戰之際,鐵穆耳本人的負傷則屬於意外事件,畢竟對於海都來說不管是忽必烈還是鐵穆耳都是敵人,根本不會手下留情。

“諸位,不管蒙元上層是否有陰謀存在,如今忽必烈已死這是事實,蒙元內部必然再次陷入混亂,我等當趁此良機迅速擴大戰果。”趙昺不再思考忽必烈之死有沒有蹊蹺,而是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