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分批撤離(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祥興元年七月初三,

碙州行朝,金鑾殿,早朝。

“蘇卿,瓊州現在情況如何?”

“回陛下,自從五月底第一批百姓、士卒共計五萬餘人抵達瓊州後,一個多月時間,共建造民居三萬餘間。因開墾荒地破費時日,目前開墾出來的荒地不算太多,隻有不足萬畝。”蘇劉義聽到趙昺問話,出班奏道。

“朕也知道自古以來開墾荒地頗為費力,眾卿家可有何良策?”

趙昺就比較佩服人家亭泗水亭長,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時候也會問一句:“如之奈何?”而不是在一旁夏季兒指揮。

說到土地曆來都是屬於國家的,普通老百姓是不敢輕易去開墾荒地的。很簡單的道理,自己費儘千辛萬苦開墾出來的荒地能不能屬於自己還未可知,甚至有可能招致牢獄之災。

所謂的荒地,肯定是遠離**地之外的,離的近的自然都是有主的,要麼官員家的,要麼地主老財家的。

誰都不傻,誰都不會去以步行的方式,耗費半日時間都不能到達的地方去種地。

早晨出發,中午抵達,剛乾了一會活天都快黑了,晚上住哪兒?

古代豺狼虎豹那可是遍地的,甚至占山為王的盜匪也是數不勝數。

可不像後世這般。

(比如前文介紹的潮州韓江,唐朝時期,哪怕到了宋初,滿江都是鱷魚呢。)

還有一個原因,也不是什麼地方都適合開墾的。你總不能去一片窪地開墾吧?一場暴雨,你家的莊稼都找不到了。

平原地區種地,你得有水源吧?沒水?靠天吃飯?

估計十有**顆粒無收。

要不然人家秦國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去修建什麼水渠。都江堰、鄭和渠,那是相當有名的。

退一萬步,即便農民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荒地,可以歸自己所有,但是這塊地能否適合種植也未可知。

名下有了地,難道不需要繳納賦稅麼?倘若這些開墾出來的土地不適合種地,豈不是賠本的買賣?

“投資”有風險啊!

搞不好竹籃打水一場空,讓本來就拮據的生活陷入絕境。

所以,縱觀封建王朝每逢王朝末世,無數的百姓寧願落草為寇或者加入起義大軍,都沒人去搞什麼開荒種地。

就算有缺心眼子的去種地,待到收獲季節你能保住糧食麼?

咋滴,你也是穿越者,還是充了會員,有係統的,自帶無限**的加特林……

彆說古代亂世了,就算是在今年,某地還發生了地裡麵搶玉米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