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暴利行業(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趙昺看著唱歌的擦坐,

美,真美。

身材嬌小,皮膚白嫩,烏膏注唇唇似泥。

**一看就是江南過來的女子,輕紗下的身材若隱若現,令人浮想。

一頓飯菜,還有婀娜多姿的擦坐在一旁唱著小曲。趙昺和二十多名錦衣衛吃的倒也痛快。

(宋朝酒樓、茶社裡的歌姬被稱為擦坐,又稱擦卓兒。)

雖然武壘已經挑了一家上好的客棧,其特色菜東山羊肉味道鮮美,但總感覺好像欠缺了點什麼。

嗯,就是鹽的品質。

曆朝曆代鹽、鐵都是暴利。

鐵器對於任何一個王朝,都是嚴格管控,管理極其嚴格的。

北宋初年就建立了從東京開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製造和管理係統。這種製度也一直延續下去,如南宋朝廷建立軍器監,禦前軍器所等機構。

一本《水滸傳》,讓很多人認為宋朝管得比較鬆,不禁民間兵刃。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宋太祖時期就已經頒布禁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

宋朝不但對兵器進行管製,甚至還將一些天文、兵書之類的書籍列為**。

但至於說民間的鐵匠鋪,打造點一些鋤頭、犁頭、鐮刀、菜刀、剪子等生產生活用品,朝廷是不會管的。

由於古代王朝對鄉野的統治力非常有限,一些偏遠地區的大戶人家,偶然打造點零星刀劍用來護院,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到了蒙元,禁令更加嚴格。

百人以上持弓箭**,處死。

百人以下流遠方,哪怕一兔之獲亦是有罪。民間(主要指漢人)禁止學習槍棒,更不要說手持利器了。

蒙元的快速滅亡根本原因還是民族壓迫政策,而且還是從法律條文上明確規定的。

沒有這些長期的壓迫,沒有蒙元上層的壓榨和腐朽,何來張士誠錘爆百萬元軍。

歧視和壓迫主要針對的是普通漢人,特彆是原來南宋境內的漢人。

當然了,那些早早就主動投降的南宋官僚士紳們除外,比如呂文煥、範文虎之流,人家在蒙元過得相當有滋味,富貴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蒙古人,其實也不見得有多好,甚至跟普通漢人沒什麼區彆。

聖清除外,人家旗人從一出生就手握鐵杆莊稼。

(不是正黃旗,坐公交車都沒資格。)

從這一點講蒙元還真不如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