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無奈的投降(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隨著選拔的結束,新任的軍官們開始走馬上任,新的崗位,新的開始。

那些做了調整的普通士兵則帶上行李、裝備尋找自己的長官報到。

天色已晚,軍營餐廳裡人頭攢動。

吃飯期間,趙昺深入士卒之中,與士卒們打成一片,足足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文天祥、張世傑、陳吊眼三人皆戎馬一生,也都是為國捐軀。

從忠誠度來講,毋庸置疑的。

而文天祥的胞弟文壁,曾任惠州知府。

崖山海戰後,元軍折返至惠州城,文壁在城中隻有幾百兵馬,南宋已經滅亡的情況下被迫開城降元。

也算是保全了文氏一脈香火。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然,家國亦不能雙亡。

這也是正常的操作。

為國儘忠,為家族留下香火,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很多大家族的名士也會在自己赴湯蹈火、為國儘忠的同時,想辦法保全家族中的一條血脈,以保證香火不斷。

在完全無法挽回的情況下,這也是人之常情,不應該過多的指責。

難道文壁不投降,南宋就能起死回生麼?

又比如前文提到的釣魚城守將王立。

至少比那些主動投敵當了叛徒、又急匆匆充當引路人的無恥之徒強上百倍千倍。

又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諸葛亮在蜀漢,諸葛瑾在東吳,諸葛誕在曹魏。

在朱家老四靖難的時候,徐達的兩個兒子也是兩邊押寶。

反正不管誰贏,都是你們朱家的人當皇帝,肉還是爛在鍋裡。

對於文天祥親弟弟文壁的投降,趙昺是可以理解的。

最重要的是,文壁投降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

在趙昺心裡,主動投敵和被迫投降,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人們可能從心裡上更看重那些寧死不降、視死如歸的。

所以才有了關於釣魚城守將王立出城投降這件事,爭論了近八百年之久。

雖然張世傑有各種缺點,甚至和陸秀夫一起把持朝政,排擠文天祥。

並且在真實的曆史上並沒有給予文天祥任何支援。但是不可否認張世傑“宋末三傑”的稱號,這一點沒什麼可商榷的。

人無完人,趙昺自然是知道的,最重要的是趙昺有信心帶著張世傑讓其慢慢轉變過來。

……

因為總兵力不足,所以新軍的每一級建製嚴重缺員。

三支新式皇家陸軍,每軍隻有一萬人,加上海軍的兩個軍各一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