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甲胄之堅(2 / 2)

無他,缺醫少藥,在這個時代一旦負傷,能存活下來全靠天意。

如何防禦敵軍密集拋射的箭雨,這是交戰雙方都不得不麵臨的問題。

防禦的辦法無非就是盾牌。

盾牌的形狀也是千奇百怪,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大部分的盾牌隻能防禦身體的一部分,而最前麵的大盾則主要用來在陣型最前方組成防禦的。

戰場上並不是每個士兵都有盾牌的,至少趙昺的**兵是絕對沒有盾牌的。

一旦開戰,傷亡不可避免。

打仗可不是像古裝電視劇那樣,人挨人,兵挨著兵。

電視劇是為了視覺效果,

冷兵器時代,士卒之間的間隔也是要有一米半以上的距離。

而到了後世,人員的間隔至少要達到三米,甚至要求一發小型迫擊炮不能同時擊中三人為限。

站的人挨人,除了找死還能找誰?

如果人挨人,士卒手裡的刀劍、長矛還怎麼揮舞?

即便是弓箭手之間那也是有間隔的。

趙昺的**兵雖然稍微密集一些,但也不可能做到人挨人,否則怎麼轉身?又或者火繩點燃了其他人的**。

……

兩宋三百餘年,一直處於和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對峙的狀態。

甲胄製作技術因此有了很大提高。

宋朝鎧甲一般分為金裝甲、連鎖甲、鎖子甲等。

一般士卒多用棉甲或者紙甲。

趙昺之所以不用這些種類繁多的鎧甲,並不是因為它們防護能力不行。

有了優質鋼鐵,鎧甲的防護力將更強,重量也會降低很多,也能極大地節約士卒們的體力。

這類鎧甲工藝複雜,製作起來太過繁瑣,需要無數的人力,一針一線,曠日持久的生產、修複。

趙昺最缺的就是時間,時間!

紙甲也就是用紙做的鎧甲,這種鎧甲最大的優勢是重量輕,韌性高。

紙甲也是宋、明兩朝軍隊的標準甲式之一,宋朝軍隊曾有過一口氣定製過三萬套的記錄。

甚至還有過有用一百套鐵甲換五十套紙甲的記載。

紙甲對弓箭的防禦也非常突出,南方水兵最喜歡用這種鎧甲。

紙甲最早出現在唐朝,一直到清末仍在使用。後世在貴州青杠壩出土了一件清代鹹、同年間的紙甲實物。

一套套包裹全身的甲胄被製造出來,這種鎧甲是趙昺按照後世西方著名的“大白鎧甲”設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