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天下熙熙(2 / 2)

瓊州,最不缺海水。

把海水源源不斷地引到鹽田之中,前後不過一個月,大量的粗鹽就曬好。

再經過蒸煮、過濾等技術處理,便成為精鹽。

“回陛下,據戶部得到的消息,第一批精鹽已有三萬餘石,已經在裝車運往行朝的路上了,不日便可抵達海口。”曾淵子回答道。

農耕時代,朝廷的稅收主要分兩部分,一是農業賦稅,二是專賣。

食鹽曆來專賣專營。

上古時代民間是不禁止的,到前漢時期逐漸在各地設立鹽官,把食鹽收歸朝廷所有。

唐朝安史之亂後,食鹽獲取的利潤竟然成為唐王朝一百多年最重要的財政收入。

《新唐書》記載:“天下之賦,鹽利居半。”

但同時曆朝曆代販賣私鹽卻又屢禁不止,私鹽販子冒著殺頭的風險前赴後繼從事這一行業,除了能夠獲取暴利之外,還有因為官鹽本身價格過高的原因。

朝廷通過專營,甚至和鹽商勾結,剝削百姓,導致食鹽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價格暴漲。

以至於普通百姓隻能從“黑市”購買相對便宜的私鹽。

兩宋疆域不斷縮水,南宋更甚。

並不能為百姓提供足夠耕地的宋朝,隻能把一部分人轉為其他行業,登記造冊,便有了鹽戶等之分。

宋朝廷對鹽戶的壓榨以及鹽官對鹽戶的威逼,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甚至在不予支付任何價格的情況下,就把鹽戶手中的食鹽奪走。

這種強取豪奪以蜀地為最甚。

很多鹽戶在經過一年的辛勞之後,卻淪落到破產的境地。在這種毫無活路的情況下,百姓為了生存,隻能另謀生路,把生產出來的食鹽冒著風險賣給私鹽販子,或者逃亡到其他地方躲避。

鹽戶為了生存,私鹽販子為了利益。

正如司馬遷所說:“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官府嚴查,層層設卡,仍攔不住被利益驅動下的前赴後繼。

鹽這種現在看起來非常廉價的玩意兒,在宋代卻是非常貴的。

宋神宗熙寧年間,官鹽不足斤,47錢;而南方私鹽販子,以一斤半當一斤,且純白不雜,僅錢20。

一些邊遠缺鹽地區甚至可以達到100至300文。

一邊是不足一斤且雜質很多,售價

47文錢;另一邊買一斤純白的隻要20文錢,而且還再送半斤……

這還是在相對太平的神宗朝時期鹽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