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幽雲十六州(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興王,如何看待高粱河之戰?”趙昺無奈而又不甘地問道。

“這,臣不敢妄言。”趙與珞低著頭輕聲說道。

“那興王覺得當年定難軍之事又如何?”趙昺再次拋出一個重磅**。

定難軍節度使始於唐末拓跋思恭也就是李思恭,唐僖宗因拓跋思恭平叛有功,賜李姓。

此後黨項族拓跋氏一舉奠定了其家族割據西北的基礎。

宋太宗皇帝時期,李氏內訌,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早已經入汴梁納土歸降,太宗皇帝趁著李氏內訌之際,打算徹底收編定難軍的計劃一開始也很是順利。

奈何李繼捧的族弟西夏太祖李繼遷(追諡神武皇帝,廟號太祖。)表示不服,又設計逃過了宋朝的“盛情邀請”直接跑路,從此西北戰事起。

太宗采用剿撫並用的方法,看似挑不出來毛病,實則十足的臭棋。

到底是直接**還是詔安優撫?

沒有主次,導致前方將領根本無所適從。

而李繼遷也看出來門道,打的贏就乾一票,打不贏就表示要歸順,反複不斷。

宋夏戰爭持續百年之久,這個曾經被太宗皇帝視為“瘡疥之疾”的西北李氏,逐漸如牛皮膏藥一般,終北宋一朝都無法被治愈。

西北李氏攪亂了整個北宋,而六百年後,同為米脂縣的李自成滅亡了大明王朝。

西夏太祖李繼遷在投降和叛亂中搖擺不定,大順皇帝李自成也是反反複複。

趙昺看了看趙與珞,也不再說話。這些話題已經很嚴重了,到了不是一個臣子可以妄言的地步。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這樣評價趙宋:“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整整三百年間趙宋不但沒有實現漢唐時期“華夷一家”的大一統,反而在北方草原民族鐵蹄的蹂躪下一步步無可挽回地走向滅亡。

靖康恥,徽欽二帝北狩;崖山前,左相負帝投海。

“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趙昺肝腸寸斷,在心裡反複自問道。

高粱河之戰的慘敗是太宗皇帝想的太簡單了,以為自己攜帶平北漢之威,便可以趁其不備,輕而易舉一戰攻克幽州,成就不世之功。

事情總是要一件一件的辦,哪有什麼畢其功於一役的,哪有什麼一戰定乾坤。

北宋是一個令人無比唏噓不已的王朝,它本有希望超越漢唐,成就一個最強盛的,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封建王朝。

卻因為先天不足缺失了燕雲十六州,又因為太祖皇帝的突然駕崩,加上驢車皇帝的夏季把指揮,這一切都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所謂的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詞,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雲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北方十六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