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2 / 2)

(位於河北省涿州城西南20公裡鬆林店鎮岐溝村。)

宋朝又一個恥辱的地方,一場大戰,作為統帥的曹彬居然舍棄大軍臨陣脫逃,致使東路軍大敗。

若不是中路軍及時趕到,田重進、李繼隆血戰遼軍,宋軍的損失還要慘重。

而潘美、楊業率領的西路軍在得知東路軍失敗的消息後也開始撤退。

陳家穀。

(山西省寧武縣陳家溝附近。)

當作為斷後的楊業在阻擋遼軍之後,撤退到陳家穀的時候,商量好的接應卻沒有出現。

楊業苦戰之後被俘,絕食三日而亡。

三路大軍,東路軍慘敗,西路軍損兵折將,演義中的楊家將死傷慘重。

作為主力兵強馬壯的東路軍卻沒有任何戰果,隻顧著一會往北跑,一會往南跑,然後再往北跑,到最後慘敗而歸,夏季把來回折騰。

隻有中路軍安然撤退。

而此戰之後,潘美也被演義成了一代奸臣潘仁美。

背負千古罵名。

真實的曆史上潘美是支持楊業的,隻不過潘美作為太祖的紅人,已經過氣了。

事實是潘美也頂不住太宗的紅人,監軍王侁的壓力,以至於放了楊業的鴿子。

至此,雍熙北伐徹底失敗。

此後,太宗皇帝改變外交政策,從北伐滅遼轉變為主動談判。

可這個時候人家遼國不樂意了。

你想打就打,想談就談,怎麼啥都是你有理了。

雍熙北伐結束後的同年十二月,宋朝與遼國又發生了兩場大戰。

第一次是986年的君子館之戰,宋軍損失數萬人馬。

第二次是土磴寨之戰,這一次宋朝找回了點顏麵,殺敵兩千,俘虜五百。

三場慘敗,驢車皇帝耗儘了太祖留下來的全部精銳,堪稱大宋敗家子的存在。

從此以後太宗皇帝雖然嘴上很硬,要勵精圖治收複燕雲十六州。

彆當真,好麵子罷了。

後世總結出:“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是有道理的。

無論是曹彬、潘美、米信還是田重進,又或者李繼隆都不是可以獨當一麵的帥才。

之所以造成“北宋缺將”這種局麵,這一點倒是跟太宗皇帝沒有太大的關係。

太祖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代周自立建立北宋,結合五代十國驕兵悍將擁兵自重的弊端。

為了避免宋朝成為第六代,隻能弱化武將的權力。

“杯酒釋兵權”,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可以獨當一麵的大將被剝奪兵權,辭職回家養老,從此北宋便沒了帥才。

加上烏煙瘴氣的西北局勢,讓太宗皇帝心灰意冷,從此再也沒有剛剛即位時候的意氣風發。

(或許,慢慢接受平凡的自己也是挺好的。)

從太宗後期開始,朝廷上下包括皇帝在內,都形成了一種風氣,俗稱鴕鳥政策。

戰爭是手段,**才是目的。戰爭的本質是**的延續。

三次大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