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黑色**的巔峰(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時間很快,轉瞬間一個多月又過去了。

這一段時間裡,趙昺和陸秀夫等文官把各種製度又完善了一遍。

比如把大宋稅務局分拆,原有的稅務局不變,另外設置一個工商局。

工商局、稅務局各司其職,互不乾涉。

不像原來由於時間匆忙,大宋稅務局一個衙門管著兩攤子事。

雖然朝廷有監察係統,但畢竟其權力太大,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造成貪腐。

尤其是在朝廷鼓勵經商的情況下,更加不利於朝廷的監管。

所以趙昺和幾位大佬經過反複協商,把大宋稅務局一分為二。

另外,就是鹽業了。

鹽鐵在古代關乎到朝廷的命脈,王朝的穩定,稍微處理不好是要出大亂子的。

五代時期設置三司使掌管財政收支、賦稅及鹽鐵專賣事務。

三司使為最高財政長官,有“計相”的稱呼。

宋朝立國沿襲五代製,太宗時期廢除三司使,分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分彆管理。

至此,戶部尚書在宋朝的地位很是尷尬,幾乎處於可有可無的境地。

平時隻需要核對數目是否準確即可。

到宋神宗元豐改製期間(1080年~1082年),又重新把三司合並,三司使改任戶部尚書,受宰相領導。

曾淵子為戶部尚書掌管錢糧也是依照慣例。

新的鹽田不斷擴建中,精鹽的產量也是突飛猛進,成倍增長。

趁著這個空檔期,趙昺和文官們重新調整了鹽務,成立了一個新的衙門。

大宋鹽務局,專門掌管天下鹽務。

鹽務局最重要的是讓百姓吃到便宜的鹽,吃到更好的鹽。

已經是權工部尚書的馬南寶不愧是世代從事海貿出身,精通商貿的他派出海船把大量的優質精鹽、布匹等物資販賣到占城、南洋等地,換取了大量的銅錢、糧食和其他物資。

比如說造船用的優質木料等等。

不管是精鹽,還是黃道婆的布匹,在海外貴族之間迅速流行開來。

可以說馬南寶的每次出海都是收獲頗豐,甚至為了朝廷的海外貿易而錯過了盛大的南郊冬至祭祀大典。

海貿船上甚至出現了“**”,就比如武壘的那種禦賜單刀。

當然了,數量是極其有限的。

物以稀為貴,多了就不值錢了。

經過馬宋寶的一番忽悠,什麼這種神兵利器多麼難以打造,多麼費時費力,可遇不可求的存在。

忽悠,絕對的大忽悠。

一番說辭之後,一把普通的宋軍製式**,被賣出了“天價”。

按照趙昺的話,蠻夷之地,坑死一個算一個。

至於說火繩槍,那是絕對不能賣的,一支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