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恩科考試(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製造局那邊倒是還有兩三門這種火炮,不過和這一門都一樣,都是測試品。丞相不要心急,等到測試完成沒有問題就可以量產了。”

“請問陛下,這炮造來可容易?可否大量裝備軍隊?”文天祥滿臉的期待,溢於言表。

事實上,不隻是文天祥,在場所有帶兵的高級將領們哪一個不是望眼欲穿。

嘴上不說,心裡可想要。

“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此炮重達三千斤,需要數頭大牲口才拖得動。製造起來更是困難重重,遠不是打完火繩槍、燧發槍那般輕鬆。”趙昺拍了拍粗大的炮口說道。

“陛下,此物非比尋常,倘若戰時數十門大炮一字排開,不管是攻城還是野戰,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啊!”張世傑感歎道。

“哈哈,文丞相,張將軍,還有你們這些帶兵的,都不要心急。兩個月之內,最多不超過三個月,朕讓你們每人至少十門這種大炮,如何?”

“嘶!十門火炮!”

眾人駭然,文官們還算淡定,武將們就不那麼淡定了,一個個都在盤算著能不能多分到一兩門。

眾人的心思,趙昺看在眼裡,也不多說什麼,好東西誰不想多分一些,人之常情。

親戚有遠近,朋友有薄厚。也不可能平均分配。

前裝滑膛炮自從16世紀中期發明以來,一直到19世紀中期還在使用中。

在長達三百年的時間裡,前裝滑膛炮的技術沒有任何本質上的突破。

如果非要說有變化,無非有了攻城炮、岸防炮、野戰炮的區分,用途不同罷了。

實質上也就是大小長短的區彆,僅此而已。

時間節點大概在1550年—1870年之間,這三百餘年一直是前裝滑膛炮的天下。

無非就是材質的改變,前期有用銅質,鐵製,後期采用合金鋼材質。

前裝滑膛炮被淘汰最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實心鑽膛技術的發明,再一個就是膛線的出現。

當然了還有與火炮配套科學技術的進步,比如**用量和實心彈重量的比重;口徑與炮筒長度的比例;火炮重量與炮彈重量比例等等。

這些都是通過科學實驗得出來的重要數據,而不是滿清隻知道加大加長加粗。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被各種穿越者吹上天的,牛逼哄哄的所謂“鐵模鑄炮技術”隻不過是起到修修補補的作用罷了。

“鐵模鑄炮技術”並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隻不過在無奈的情況下,提高了造炮速度罷了。

而且此項技術僅僅是改良,屬於對細枝末節的改良。

這種技術造出來的火炮內壁還是粗糙得很,而且很有可能導致炮筒厚薄不一。

火炮技術真正得到本質上的突破還是鏜床的發明,先鑄造一根大小適合的“鐵柱”,再用鏜床鑽孔,這樣內壁光滑,炮筒厚薄均勻一致。

趙昺沒那麼神,一出手就是高端的製造設備,精密的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