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泉州之戰(十三)(2 / 2)

“快,快撤退!”泉州碼頭,李恒顧不得昏迷不醒的蒲壽庚,帶領著一批已經上岸的元軍倉皇而逃。

至於說蒲壽庚,死道友不死貧道,李恒才不會管他死活呢。

“快跑啊!宋軍來了!”一群嘍囉們,丟掉手中的武器,脫掉身上的衣甲,隻恨自己爹媽沒給多生出來兩條腿。

曆史上前後夾擊滅亡大宋的李恒,此時也好不到哪去。

頭盔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了,騎著馬,在親兵的護衛下快速逃竄。

至於說後麵跟著的那些兩條腿的,哪裡還管得了那麼多。

小兵們被俘虜了還有可能活命,自己要是被活捉,那可就死翹翹了。

就算投降宋朝,現在也不是時候啊,現在壓根就不叫投降,這叫被俘。

就算投降那也要有投降的本錢。

人家呂文煥投降的時候手裡至少還有一座襄陽城。自己現在啥也沒有,投降是不行的,一定要逃出去!

想到這些,李恒又急忙狠狠地抽打了幾下胯下戰馬。

戰馬吃痛,哀鳴一聲,跑得似乎更快了一些。

碼頭就在眼前,宋朝戰船開始慢慢靠岸。

遠處泉州城的輪廓依稀可見。

宋代詩人李邴曾寫到:“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

商賈雲集、帆檣如林。

伴隨著潮起潮落,各國商貿在此來往絡繹不絕。這便是泉州商貿繁華最好的描述。

泉州,依山麵海,風光如畫,被古人盛讚為“山川之美為東南之最”。

泉州,又稱為“刺桐城”,這是一座因“刺桐”而崛起的城市。

刺桐,不僅是泉州的市花,也是泉州的古稱。

“刺桐”,原產於印度和馬來西亞,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移植到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一帶。

唐、五代時,泉州已遍植刺桐。故稱為“刺桐城”

刺桐生長得花繁葉茂、花紅似火,紅花綠葉,美不勝收,成為泉州城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而名聞海內外。

“刺桐港”這座東方第一大港,這座宋元時

期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一部泉州史,有點誇張的說法,“半部”華夏史。

泉州的崛起和華夏曆史上著名的三次“衣冠南渡”是分不開的。

泉州自秦漢時期,生產力低下,經濟文化落後。

這也和福建的地勢有關,“兵家不爭之地”,“八山一水一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