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科學實驗(2 / 2)

但隨著現**古的發展,華夏早已經發現了商周時期的玻璃釉。

到了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就已經把珍貴的藍玻璃嵌在自己的佩劍上。

戰國時期的玻璃製品更是大量出土。

後世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曆經兩千四百餘年之久,依然鋒利無比,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此劍長近56厘米,寬近5厘米,重870餘克,最重要的是劍格正麵鑲嵌了珍貴的藍色玻璃。

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都是崇尚美玉的,但越王勾踐卻把玻璃鑲嵌在寶劍上,說明這個時候的玻璃比美玉珍貴。

湖北省博物館的那把美輪美奐,絕世無雙的越王勾踐劍,哪怕是用現代化技術都是無法製作出來。

隻能仿製,不能複原。

古代華夏的玻璃製品和西方是不一樣的。

華夏古代玻璃是鉛鋇玻璃,西方采用的是鈉鈣玻璃。

華夏玻璃的主要用途是製作一些禮器、印章或許其他器皿。

與現代光學玻璃走的路線是不一樣的。

後來,隨著西方的玻璃產品的輸入,才讓世人產生了玻璃屬於外來品的假象。

華夏玻璃技術之所以進展緩慢,並產生和西方的這種差異,主要原因是“不需要”。

很簡單,玻璃製品是乾不過陶器、瓷器,更乾不過青銅器。

到了宋朝,玻璃製品才開始流行起來。

宋代詩人楊萬裡,一首《稚子弄冰》描寫的一個孩童玩冰塊的場景:“忽作玻璃碎地聲。”

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北宋刻花藍色玻璃瓶、玻璃球等玻璃製品,都是最好的證明。

隻不過西方的叫玻璃,華夏的叫琉璃。

按照趙昺的思路,搭建一個玻璃窯,找到各種原材料,石英砂、石灰,和純堿,按照6:1:1的比例把材料放入坩鍋之中,再經過其他工藝便可以做出透明的玻璃。

透明玻璃的研製成功是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無論是生物學、天文學、還是化學,都離不開各種玻璃器皿。

毫不誇張地說,玻璃推動了整個近代科學。

實驗室裡,郭守敬和一群煉丹方士正在一絲不苟,一臉懵逼地操作著。

至於華夏古代的方術自然指的就是化學,隻不過名稱不同罷了。

什麼點石成金,什麼是置換反應,還有趙官家說的什麼元素周期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