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翔龍府之戰(十三)(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元人編撰的《宋史·張世傑傳》中記載著張世傑因有罪入宋。

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這人犯罪之後為了逃避罪責而叛逃至宋朝。

一名逃犯而已。

這也是常規操作,一個反元的將領,在元人編撰的《宋史》中能有幾句好聽話。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明末薊遼督師袁崇煥了。

《明史》是清人編撰的,**是總裁,清廷指名道姓讓名聲巨大的黃宗羲去主編。

黃宗羲雖然自己沒有去,卻讓自己的兒子、侄子、學生去了,可以說整個《明史》都是在黃宗羲的指導下完成的。

宋蒙為敵對關係,明清也是如此。可為何張世傑、袁崇煥一個被罵,一個被讚?想明白了這個問題,困擾多年的疑惑便迎刃而解了。

張世傑的一生至少經曆過元朝多達六次的勸降。

第一次鹹淳三年(1267年),張世傑守鄂州,伯顏勸降。

第二次德佑二年(1276年),原宋將卞彪勸降,被張世傑斬殺。

第三次同年十月,元庭再次招降張世傑。

第四次祥興二年,崖山海戰中,張弘範的勸降亦無果而終。(張弘範的這一次勸降其實一共是去勸了三次。)

而張世傑也留下了一句話表明了自己的內心:“吾知降,生且富貴,但為主死不移耳!”

崖山海戰之後,在陸秀夫、趙昺已經蹈海的情況下張世傑亦不肯投降,最終在海上遭遇風浪舟覆落水溺亡。

這便是張世傑錚錚鐵骨的一生。

“官家,翔龍府離這裡並不遠,文丞相那邊隻有兩萬餘人,兵力薄弱,我等當儘早和文丞相會合。”

“張將軍,讓兒郎們休息一夜,明日出發吧。”趙昺點點頭,說道。

連續幾日的攻城,大軍也是有些疲憊,休息一夜恢複一下體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戰鬥。

“臣遵旨,臣這就派人下去安排。”張世傑拱拱手說道。

此類事務自然無需趙昺親自操勞,隻需要令人嚴肅軍紀、維持好城內治安即可。

至於民政方麵,因為時間倉促,不易做太大變動,暫時維持現狀便可。

一夜無話,大軍休整一夜,吃過早飯,集結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