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北地“歸來人”(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夫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這便是“中國”的來曆,始於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公元前十一世紀。

上世紀六十年代,陝西寶雞,即華夏青銅器故鄉,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名曰“和尊”。

銘文上刻有“宅茲中國”四個字,並記錄了周成王建都、祭祀、賞賜等活動。

這也是關於“中國”一詞最早的文獻記載。

“宅茲中國”意思就是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

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便是漢族的前身,其民眾為了區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故而自稱為“中華”,又稱為“華夏”。

“華”和“夏”是相通連用的,故而“中華”又稱為“華夏”。

隨著秦、漢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華夏的疆域也在不斷擴大。

從此,“中國”不再僅指京師和中原地區,這個令人敬仰的稱呼逐漸擴大並適用於曆代王朝的整個統治區域。

自秦漢開始,除了朝代國號有所不同之外,曆朝曆代均稱呼自己為“中國”。

在對外官方文件上,首次以“中國”作為自稱的則是明朝。洪武大帝以及萬曆皇帝等賜給小鬼子的國書或者詔書中,都自稱“中國”。

這裡的國書是賜給的意思,而詔書就更不用說了。

明朝皇帝還是很硬氣的,人家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這裡麵既有腿疾的原因,也有對文官集團不服軟的因素。

可惜硬氣的朱家皇帝不是落水還是落水,太子朱標也不例外,甚至直到朱棣死後數月之久軍中才知道皇帝已經駕崩……此處不提也罷。

說到南宋,就不能不提到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部分人原本生活在宋朝,也就是北宋境內,或者其祖上是生活在宋朝境內。

從一定程度上講這部分人也屬於宋人,但是由於北宋的滅亡,或者蒙元的入侵,這部分人被迫淪為外族的統治之下。

白居易把北虜歸順唐朝稱為“歸明”,把南蠻歸附朝廷稱為“慕化”,這便是“歸明”、“慕化”最早的來曆。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宋朝皇帝自然而然也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自居,其治下的百姓稱為“王民”。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北方地區戰亂頻繁,百姓為求生存,很多漢人離開居住地投奔南宋,這些人員構成了“歸來人”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