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士大夫共治天下(2 / 2)

至於說柴榮留下的三位顧命大臣,範質、**、魏仁浦三人都是打醬油的。

這三位顧命大臣還不如人家提前寫好禪位詔書的翰林學士陶穀有“眼力勁”。

於是,趙大就在“崇元殿”舉行了禪位大典。

雖然在整個“陳橋兵變”中,僅有韓通一人**,但並不意味著全天下都服你趙大。

趙大登基不足百日,李筠和李重進便先後起兵**。

太祖登基的次年,便發生了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

宋太祖以史為鑒,也為了統治需要,開國之初就解除了各路節度使的行政權和統兵權,把屬於中央的權力再次收回來。

樞密院最高長官樞密使也由文官擔任著。

而禁軍將領則被排斥在中樞之外,不得參與朝政。

逐漸形成了“重文輕武”的局麵,開啟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曆來大儒們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什麼不與民爭利,什麼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一個個冠冕堂皇,一身浩然正氣。

讓老百姓聽了之後感動的稀裡嘩啦,不要不要的。

宋神宗熙寧變法期間,作為保守派的領頭人物,宰相文彥博在禦前會議期間進言道:“陛下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祖宗法製具在,不須更張以失人心。”

宋神宗怒氣衝衝,對曰:“更張法製,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

神宗皇帝的話已經很直白了,你們這些士大夫天天滿嘴仁義道德,張口閉口以民為本,然而朝廷變法於民有利,你們為何反對如斯?

趙頊直接打臉的話都不能“嚇退”這些保守派反對變法的決心。

於是便出現了“陛下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這句千古名言。

對於趙頊的打臉,文彥博絲毫不在乎,直接懟了回去。我們才是跟你皇帝治理天下的,老百姓算個球。

文彥博的話透露出來一個信息,所謂的“民心”,這個“民”指的是官員地主士紳們;這個“心”當然也是官僚地主士大夫們的心。

至於說老百姓的死活跟與我何乾。

早年的文彥博也曾一腔熱血,意氣風發,也曾是範文正公慶

曆改革的支持者。

對於在西北邊境屢戰屢敗的宋軍,其也曾上書仁宗皇帝針砭時弊,提出“將權當專,軍法當嚴”意圖自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