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密封蒸餾法(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黃銅,必須掌握煉鋅的方法,宋朝是沒有煉鋅技術的,趙昺猶豫著是不是要把宋應星的那套辦法拿出來。

如果直接用鋼做彈殼,即便是把**做出來,以宋朝的工藝水平故障率恐怕也是無法忍受的。

待到和蒙元決戰之時,士兵們手中的裝備一旦出現大範圍的故障,後果是趙昺無法承受的。

甚至是功虧一簣都不可說。

趙昺看著手中拿著的一枚紙殼**,思考著大宋的未來。

一定要把栓動火器搞出來。

就衝著每分鐘高達20發的射速,即便是將來蒙元仿製了火繩槍,趙昺也不怕。

華夏曆史上,黃銅也就是銅鋅合金出現的時間要早,而鋅這種金屬煉製出來的時間比較晚。

不能把黃銅出現的時間和煉鋅混為一談。

西周時期銅器含鋅量都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計。漢朝出現了含鋅量7%的銅錢,但這並不是煉鋅,隻是通過含鋅礦物與銅共熔偶然所得。

明朝之前,黃銅還是很稀有的,這便是明朝之前甚至是明嘉靖皇帝之前采用青銅鑄錢的原因。

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詳細描述了煉鋅的過程,將爐甘石與作為還原劑的煤炭密封在泥罐中,高溫煆燒,從而得到還原出來的金屬鋅。

這個時候鋅的名字還叫做“倭鉛”,宋應星:“其似鉛而性猛,故名之曰倭。”

如果不采用密封蒸餾的辦法,得到的鋅很快就揮發一空,便如《天工開物》描述的那樣“即成煙飛去”。這種“密封蒸餾”這種技術對世界冶金生產依舊產生了重大影響。

就算是後世,火法鋅仍然利用這一基本工藝原理。

桐木嶺遺址,2015年起開始發掘,位於湖南郴州市桂陽縣仁義鎮大坊村和浩塘鎮桐木嶺村交界處,遺址麵積約11萬平方米。

(古桂陽城主打采礦、治鑄,在唐代屬於鑄幣重鎮,宋代冶煉基地。)

考古發現了大量用於煉鋅的“特製反應罐”——坩堝。這些狀如小型花瓶的坩堝是陶製,並且大量可見,可謂漫天遍野的存在。

整個遺址,巷道四通八達,冶煉作坊鱗次櫛比。甚至還發掘出一整套冶煉工具設備,坩堝、冷凝兜、冷凝收集器、鐵蓋、托墊、精煉鍋等等。

華夏先祖們將鋅礦料放入坩堝燒至沸騰,氣化後冷凝,再將冷凝後的鋅收集起來,提純後再澆鑄成鋅錠。

這正是《天工開物》介紹的“密封蒸餾”法。

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是在嘉靖皇帝之前,煉鋅也是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慢慢發展起來的。